支援水路運輸新鮮食品
抽查冷藏食物減低風險

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一直致力確保本港的食物可供安全食用,保障市民健康。本港新冠疫情嚴峻,保障充足食品供應是抗疫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在疫情期間,除了恆常保障食物安全的工作外,食安中心迅速應變配合,積極支援開闢從水路進口新鮮食品的新途徑,確保內地供港鮮活食品供應暢順。食安中心亦在進口層面抽取各類冷藏食品及其包裝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此外,受疫情影響,不少市民會惠顧外賣訂餐服務,使外送服務成為新常態,食安中心提醒食物業經營者及送遞商採取嚴格措施,確保食物可供安全食用,讓巿民食得安心。

水路進口新鮮食品程序穩健順暢

食安中心全力支援開闢從水路進口新鮮食品的新途徑,以確保本港糧食供應充足。為確保檢查及清關程序穩健順暢,特別於短時間內成立特遣隊專責處理,並新增5個臨時食物檢測點,包括新油麻地公眾貨物裝卸區、葵涌海關大樓、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香港國際貨櫃碼頭 / 葵青貨櫃碼頭,以及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 / 葵青貨櫃碼頭,以便即場檢查進口食品,包括核對隨貨文件及按風險為本原則抽樣進行檢測。另外,中心亦設立24小時熱線供業界查詢有關安排,並製備單張及網頁介紹相關進口程序。自2022年2月19日起,新鮮蔬果及鮮雞蛋可經水路從內地廣州市番禺蓮花山、深圳市鹽田港、深圳市大鏟灣、蛇口集裝箱碼頭和南沙新港進口本港。

進口商亦可透過「食物貿易商入門網站」(www.ftp.cfs.gov.hk),在網上提交抵港報告及處理相關食物放行事宜。除了拓展水路運輸以外,食安中心亦正積極配合推動利用籌備中的鐵路運輸,以及透過推行各項措施完善陸路運輸安排。

採取預防措施  減低冷藏食品傳播病毒的風險

為減低病毒透過進口冷藏食品傳入的風險,食安中心在進口層面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在設於機場的食物檢驗辦事處及在進口商的凍房,檢測不同國家和地區進口本港的各類冷藏食品及其包裝。在檢測期間,受檢食物批次會先被存倉,直至化驗完成並顯示結果為陰性才會准許推出市場銷售,確保受影響的食物不會被分發到市場出售。截至 2022 年2月,食安中心共抽取超過3萬個食品或其包裝樣本(主要是肉類和海產)作新冠病毒測試,食品分別來自約60個國家和地區,當中只有9 個結果為陽性,其餘結果為陰性。食安中心對相關的陽性個案亦已經迅速採取跟進行動。

食安中心積極與凍房業界溝通,致力加強進口冷藏食品的包裝及凍房工作環境的消毒,於2020年底向持牌凍房發布《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在進口層面消毒凍房工作環境及食品包裝的指引》,並敦促業界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包括教育從業員正確消毒方法、使用含氯消毒劑的注意事項及個人防護措施等。該指引已派發給各持牌凍房營運商,亦同時上載至「食安中心與您同心抗疫」專頁。另一方面,食安中心亦提醒市民應時刻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包括處理生熟食物前後洗淨雙手、徹底煮熟食物、生肉及內臟要與熟食分開處理等。

處理外送食物要留神

在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下,由於食物業經營者或會預早備製食物以應付龐大外賣需求,食安中心建議食物處理人員運用「食物安全五要點」,及實施「食物安全重點控制」(HACCP) 系統或遵循其原則,在食物的處理(包括食物的製備)、貯存、送遞及運輸方面,都受嚴格控制,確保食物安全。食肆從業員應遵守食物安全守則,做好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在外送食物方面,冷熱食物應分開存放在隔熱袋內,熱食應保持於攝氏60度以上,冷盤則保持於攝氏4度或以下。送遞員每次送遞前後,應徹底清潔送遞容器及電單車貯物箱的接觸面;並提醒顧客盡快食用外送食物。市民在進食前亦應先洗手。

此外,由於市民使用網上外賣平台購買食物的機會大大增加,食安中心於2022年2至3月期間對網上外賣平台展開專項調查,從不同網上外賣平台抽取80個即食食物(包括壽司、刺身、燒味及其他混合食品等)樣本作化學及微生物檢測,全部樣本均通過檢測。食安中心會繼續留意市民的消費模式而作出相應的食物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