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启动全城防蚊及灭蚊行动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今日(四月十五日)公布,三月份全港白纹伊蚊诱蚊产卵器指数由二月份的百分之零点一上升至百分之一点一,显示监察地区内白纹伊蚊滋生的情况并不普遍;然而食环署提醒市民,须于雨季来临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蚊子,而各相关政府部门亦于今日启动全城防蚊及灭蚊行动,以加强防治蚊患。
上月在五十七个监察地区中,二十八个地区录得正指数,指数介乎百分之零点八至百分之六点六,长洲为指数最高的地区。至于各主要口岸的每月白纹伊蚊诱蚊产卵器指数,则由二月份的零指数轻微上升至百分之零点零一。
食环署发言人说:「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病媒,亦可传播寨卡病毒。鉴于去年香港录得二十九宗本地登革热个案,而邻近地区登革热的活跃程度亦处于高水平,加上今年香港春季气温和雨量较高,有利蚊子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各相关政府部门已加强协作,于雨季来临前及早清理可能滋生蚊子的地点,并于今日展开全城防蚊及灭蚊行动,针对在高风险地点进行雾化处理,杀灭成蚊,工作直至雨季结束;而市民亦不可松懈,应一同做好防蚊及灭蚊工作。」
「全城防蚊及灭蚊行动的重点控蚊工作包括在民居附近一百米范围内树木茂盛的地点每星期使用雾化处理方法,杀灭成蚊;每星期进行巡查、清理积水、施放杀虫剂及清除弃置的水载容器,防止蚊子滋生;以及进行除草工作,消除潜在蚊子栖息地方。食环署和相关政府部门在未来数月会在所管辖范围持续进行上述防蚊及灭蚊工作,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计划。 此外,食环署为期九周的第二期灭蚊运动亦于今日展开,至六月十四日止。其间,各区办事处会针对区内一些受关注的地点,例如公众街巿、熟食中心及小贩巿场等设施、单幢式楼宇、街道和后巷、大厦的公用地方、村屋、建筑地盘、空置土地及路旁工地等,加强宣传防蚊及灭蚊信息,及在相关公众地方加强防治蚊患。食环署亦会于第二期灭蚊运动之后,在全港推行主题防治蚊患特别行动,强化灭蚊运动的成效。」
食环署防治虫鼠视察小组亦加强巡查建筑地盘及针对蚊子滋生地采取执法行动。今年(截至四月七日),食环署根据《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第132章)就有关处所内发现蚊子滋生共提出26宗检控,包括25宗涉及建筑地盘和1宗涉及其他处所的个案。
为了让市民掌握蚊患的最新情况及适时采取相应的防蚊及灭蚊措施,食环署在公布每月的分区白纹伊蚊诱蚊产卵器指数和全港白纹伊蚊诱蚊产卵器指数前,亦会额外发放两个阶段的分区白纹伊蚊诱蚊产卵器指数。食环署会按一贯做法把上述指数通报相关政府部门,以便即时展开针对性的防蚊及灭蚊工作。
发言人续说,白纹伊蚊能在细小的水体中滋生,市民应做好家居防蚊及灭蚊措施,包括视察家居及附近环境、彻底清除可供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最少一次彻底更换花瓶的水及擦洗内壁并清倒盆栽垫碟的水,妥善弃置汽水罐和饭盒等容器,及在弃置的轮胎上钻大洞等。他亦建议市民及物业管理公司,应经常保持沟渠畅通及填平凹陷的地面,以防积水,并需每周最少一次以碱性清洁剂擦洗沟渠和排水明渠,除去可能积聚的蚊卵。
此外,乡郊或近树林的地方为蚊子及其他昆虫、动物的天然活动和栖息地方,居住在乡郊地区的人士如有需要,可于门窗装上防蚊网。身处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避免长时间逗留在丛林附近、外出时穿上浅色长袖衫和长裤及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等。市民如发现蚊患,可致电1823向政府部门报告。
发言人重申,防治蚊子工作必须透过各方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他呼籲社会各界与政府携手合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蚊患。
他亦提醒市民,在复活节假期期间,如前往有蚊传疾病的地方旅游,应采取以下防蚊措施︰
*穿着浅色的长袖衫及长裤;
*外出时在身体外露部分涂上驱蚊剂;及
*在没有空气调节的室内地方,要使用隔蚊帘或蚊帐。
旅游人士若从这些地方返港后感到不适,例如发烧、严重头痛、肌肉及关节痛,应尽快求诊,并把旅游情况告知医生。
有关各区的白纹伊蚊诱蚊产卵器指数及防蚊措施的资料,请浏览食环署网页www.fehd.gov.hk。
完
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