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害虫及其防治
臭虫 (Bedbug)
- 半翅目 (Hemiptera)
- 臭虫科 (Cimicidae)
- 生长及繁殖在人居室、床榻
- 虫体呈宽扁的椭圆形、红褐色,无翅,但有明显的翅基。
- 成虫身长约 4 至 5 mm
- 具有刺吸式口器
- 胸部有腺体发出难闻的气味
- 成虫一生可生产75至200个卵(最多达540个),
- 雌虫饱血后产卵,每次产卵数个
- 嗜吸人血的臭虫有2种,即臭虫属的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和热带臭虫(Cimex hemipterus)
- 半翅目 (Hemiptera)
Cimex hemipterus ( 热带臭虫 )
生活史
- 不完全变态
- 分为卵、若虫及成虫阶段
- 卵白色,长圆形,大小为0.8 至 1.3 × 0.4 至 0.6mm,一端有略偏的小盖,卵壳上有网状纹,常粘附在成虫活动和稳匿处,如床板、傢俱、墙壁、地板和天花板的缝隙里, 在18 至 25℃条件下经1周即可孵出若虫。
- 若虫与成虫外形相似,只是体小而色白,体内生殖器官尚未成熟,缺翅基。若虫的发育分为 5 个龄期。
- 若虫期约为 14 至 30 日
- 若虫和成虫都嗜吸人血
- 整个生活史约需6 至 8 周时间。如环境不适,亦可延至330天。在温暖地区适宜条件下臭虫每年可繁殖6至7 代,成虫寿命可达9 至 18 个月。
生活习性
- 群居习性
- 在隐匿处常可见许多臭虫聚集。
- 吸血时通常停留在紧靠人体皮肤的衣被或傢俱上,成虫每次饱血需10 至 15 分钟;若虫需6 至 9 分钟。
- 成虫耐饥饿力很强,一般可耐饥6至7个月,甚至可长达1年,若虫耐饥力不如成虫。
- 日间匿藏在黑暗、干燥的地方
- 在饥饿时臭虫白天亦会吸血
与医学的关系
- 臭虫夜间吸血骚扰,使人不能安眠。
- 叮刺时将唾液注入人体,可使皮肤敏感性较高人的局部出现红肿,痛痒难忍。
- 被臭虫叮刺后抓痕痛痒处或会导致细菌感染
检查地方
- 臭虫喜栖息在人居室及床榻的各种缝隙中
- 床板,床架、弹簧或床柱之间
- 傢俱如椅子及梳化亦会间中发现
- 从床单或枕头可以发现其排泄物
- 如严重为患时,可于门窗框或墙画后察觉其成虫或若虫。
- 难闻气味
防治方法
- 修补傢俱、墙壁、地面之隙缝
- 尽量少用二手傢俱
- 定期清洁处所及吸尘,
- 定期彻底清洗被褥衣服,
- 于患处如傢俱,墙壁或地面之隙缝喷洒具有残留性的除害剂
- 直接应用热空气/蒸气或矽藻土(DE)于发现臭虫的裂缝和缝隙中
- 使用杀虫剂和矽藻土(DE)时,需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
蝇 (Flies)
大部分的品种都有吸吮口器并进食流质食物,有些品种吸血,例如螫蝇(Stable fly)、马蝇(Horse fly)
本地主要品种
品种 | 家蝇 (家蝇属) (Musca domestica) |
金蝇 (大头金蝇属) (Chrysomya megacephala) |
麻蝇 (食肉麻蝇属) (Sarcophaga sp.) |
---|---|---|---|
幼虫 | 居于有机垃圾堆,动物和禽畜粪肥 | 常在腐肉,粪便和厕所滋生 | 雌性直接在腐肉上 产幼虫 |
成虫 | 在滋生地点、室内、垃圾收集站等聚集 | 可能远离繁殖地点而在食物来源处聚集,例如:垃圾收集站、烧烤地点 | 独居、多在腐肉聚集 |
控制和预防措施
基本环境卫生
- 清除滋生地点
- 适当处理废物的收集、存放和弃置
- 适当处理人类,动物的排泄物和动物尸体
阻隔法(screening)
- 门窗上装上纱网(家蝇可用10 mesh,32swg的金属网)、百页胶布、自掩纱网门
小册子
蠓 (Biting Midges)
蠓是属于蠓科的飞虫,全世界有125个属,约6000种。在中国已知的有超过1000种。螨蠓、蠛蠓、细蠓和最重要的库蠓这四个属是会吸食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血。
生物特性
蠓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于日间造成滋扰的吸血蠓品种(如台湾蠛蠓)会于湿润的泥土上产卵,特别是那些含有大量腐烂植物的土壤。这些有机物为蠓幼虫的主要食物。蠓的幼虫为水栖或半水栖性 其他滋生地包括树洞、半分解植物及植物残株等。
蠓的成虫长约一至四毫米,全身呈黑色。雌性成虫会吸食哺乳动物的血。不同品种的蠓会在不同时间叮咬人畜,而它们通常在日间或近日出及黄昏时最为活跃。雌蠓的口器短小,无法刺穿衣服叮人,所以多袭击手、臂和腿等外露部分。
它们的飞行范围很短,通常在滋生地附近少于100米的范围内活动。主要活跃于阴暗和草木茂密的地方。尽管飞行范围很短,它们仍可能借助风力散播到较远地方。
本地情况
根据纪录,本港共有三十三个嗜血的蠓的品种。台湾蠛蠓和明斑库蠓是一些本港常见的品种。
对健康的影响
对大部分人来说,被蠓叮咬会迅速感到不适及引致发炎。发炎的情况可持续数天。搔抓会使发炎恶化,更可导致细菌感染。一般来说,蠓不算是传播疾病给人类的重要病媒。
防治方法
要控制蠓的成虫,可以在其活动地方以即杀性杀虫剂在阴暗和草木茂密的地方进行空间喷洒。定期修剪生长茂密的植物,可尽量减少成虫栖息的地方。
由于蠓的滋生地范围广泛,因此难以完全消灭其幼虫。以下方法可减少蠓的滋生:
- 利用犂田或排水方法减低泥土表面的水分。
- 定期清除斜坡或花床上的垃圾、落叶和其他凋枯植物,以及清除沙隔∕排水明渠内的堵塞物(例如淤泥)。
- 定期修剪生长茂密的植物,令泥土表面更能暴露于阳光和空气中。
- 在幼虫滋生地施用杀虫剂。
市民亦应采取个人保护措施,包括安装纱网(网眼小于0.75毫米),穿着长袖衫裤及使用昆虫驱避剂。
蟑螂 (Cockroach)
常见的本地品种
品种 | 美洲蜚蠊 (美洲大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 |
澳洲蜚蠊 (澳洲大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
德国小蜚蠊 (德国小蠊) (Blattella germanica) |
---|---|---|---|
成虫 |
|
|
|
蚤 (Fleas)
生物学特性
- 无翅的吸血小昆虫
- 身体两侧扁平便于在宿主的毛发间走动
- 后脚跳跃能力很好,可跳至25厘米高,横跳35厘米
本地常见的品种
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 鼠疫(plague)和鼠性斑疹伤寒(murine typhus)的传病媒介
猫蚤(猫栉头蚤)(Ctenocephalides felis)
- 除叮咬它们的宿主(猫和狗)外,还咬人类
控制和预防措施
- 控制动物宿主(host)
- 经常吸尘或清洗地板、地毡以清除卵、幼虫和蛹
- 将有残留性(residual)的杀虫剂喷洒害虫出没的地方
蜱 (TICK)
- 宿主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
- 大多数都吸食血液
本地常见的品种
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ous) (黄狗蜱)
- 主要寄生于狗和其它家畜,也侵袭人
- 可传播寇热(Q fever)和南欧斑疹热(boutonneuse fever)等病
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
- 主要寄生于牛和其它家畜,有时也会袭击人
- 可传播寇热(Q fever)
控制措施
- 清理行人路旁、公共场所的矮树丛以减少蜱的繁殖机会
- 在有蜱为患的屋内用杀虫剂作有残留性的喷洒
螨(Mite)
主要种类有:
尘螨 (Dermatophagoidinae)
- 藏于尘埃中
- 自由生活,一般不寄生
- 主要食人体脱落的皮屑
- 可引致慢性支气管炎、皮炎等病
恙螨(Trombiculidae)
- 孳生于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地主
- 是恙澟热(scrub typhus)的媒介
- 通过幼虫唾液传播给宿主和人
- 主要病媒为红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akamushi) 和德里纤恙螨(L.deliense)
- 预防感染丛林性斑疹伤寒的指引 (纯文字版本)
控制措施
- 把室内的相对湿度降底至60%
- 清除杂草等植物
- 在皮肤或衣服止喷或涂上昆虫驱避剂
- 身体避免直接接触杂草
摇蚊(Chironomid)
- 摇蚊成虫在外表上有点像蚊子,但无刺吸式口器,因此不会咬人(图片)
- 成年摇蚊的寿命只有短短数天
- 其飞行能力一般也较弱,主要只靠被动的途径(如风、车辆等)散播
- 摇蚊幼虫大多是水栖的。由于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所以全身呈红色。因此被称为红虫。不过,也有些品种呈绿色或黄色。(图片)
- 受污染的水明显有利摇蚊幼虫的繁殖和生长,但它们也可生长于较为清洁的水中。幼虫大多吸食碎屑
- 摇蚊科昆虫在本港颇常见
控制措施
- 摇蚊的成虫在植物、遮蔽的沙隔和室内环境等栖息,这些成虫可用喷雾杀虫剂杀死
- 不能用蚊油来令幼虫窒息
- 杀虫剂和杀幼虫剂如苏云金杆菌均是控制摇蚊幼虫生长的较佳方法
- 减少其滋生源头及治理水质可视为基本的防治措施。应定期检查排水渠,避免积水
- 倘无法清除有摇蚊存在的水体,则可用食蚊鱼作为生态上的防治媒体
- 在日落时分避免使用非必要的光源可在某程度上把摇蚊成虫的滋扰程度减低
- 装设防护网及小孔纱网等,均可阻挡摇蚊进入室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