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报内容

署长序言

二零零五年,欧洲多个国家爆发禽流感事故,而亚洲多个地方亦出现这种情况,世界各地都十分关注禽流感可能带来的威胁。本港就此时刻保持警觉,采取严格的规管措施,密切监察情况,并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故此香港年内没有发生任何严重的禽流感事故。一如以往,食物环境卫生署员工尽忠职守,专业干练,在市民的合作和支持下,竭尽所能,减低禽流感对公众健康的威胁。不过,禽流感并非本署年内所面对的唯一挑战。

登革热和日本脑炎等蚊传疾病继续对香港构成威胁。本署持续致力清除蚊虫滋生地点,而市民亦积极参与灭蚊工作,年内本港并没有本地感染登革热个案。至于本地感染的日本脑炎个案,亦由二零零四年的五宗下降至二零零五年的一宗。本署推行的灭蚊运动相当有成效,年内录得的平均诱蚊产卵器指数为3.8%,是自二零零零年推行登革热病媒监察计划以来所录得最低的全年平均记录。

监察行动是本署工作的主要一环,不但对预防媒传疾病至为重要,亦有助确保食物安全和不受污染。鉴于供港的大部分食物均来自香港以外地方,本署必须审慎监察进口食物。在八月中,本署与有关方面采取行动,防止怀疑含有可能危害健康化学物"孔雀石绿"的鱼类及鱼类制品进口。本署亦在香港的进口管制站和街市加强监察和抽取鱼类及鱼类制品样本,检验是否含有该化学物。此外,政府修订《食物内有害物质规例》,禁止食物(包括活鱼)含有"孔雀石绿"。

政府致力保障公众健康,上述措施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本署不断评估和监察在香港和境外地方发生的食物安全事故和相关报道,如有需要会采取相应措施。有关提高食物安全和卫生水平的措施方面,其中一项包括本署要求所有食肆委任卫生经理或卫生督导员。

展望将来,由于市民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食物安全规管机制将会逐步完善,以加强管制措施。本署将于二零零六年设立食物安全中心,以提升现有的食物安全规管架构,包括:

  • 在进口、批发及零售层面加强食物监察和抽取食物样本的工作
  • 就食物安全问题与内地和海外当局加强联系
  • 成立食物安全委员会,检讨和更新食物安全标准,以及更适时向公众发布资料,改善风险传达
  • 提高处理食物事故和投诉的效率和效益
  • 研究活鱼及鱼类制品的规管机制

上述措施为食物安全中心定下来年的工作路向,以及为香港市民缔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食物环境卫生署署长 梁永立

最近修订日期:2018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