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报内容

署长序言

二零一八年,食物环境卫生署继续坚持不懈,致力为香港市民提供优质的市政服务。

环境卫生

重大事件

"山竹"是数十年来吹袭香港最强的台风,不但造成广泛破坏,还产生大量废物和导致大量树木倒塌。香港能够克服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实有赖政府各部门(包括本署)及市民齐心协力进行善后工作。

在台风过后,本署每天调派约8,000人及额外车辆,并与其他部门及义工紧密合作,迅速清理民居附近行车线或行人路等主要地点的废物和塌树。本署又在辖下沿岸地区及一些偏远地点进行清理工作。在二零一八年十月底,本署已清理超过10,000公吨台风袭港带来的废物,并收集了295辆货车载量的树木断枝。

本署亦参与了政府就应对超强台风工作的检讨,范围涵盖紧急应变计划、台风过后的善后及复原工作。我们会作好准备,应对日后同类的挑战,尽力提供各方面的协助。

去年香港爆发本地登革热个案,也体现了本署迅速应对及有效协调的能力。因应由二零一八年八月开始录得29宗登革热个案,本署迅速在各区加强防蚊及灭蚊工作。在狮子山公园确定为其中一个感染源头而关闭后,本署随即加强灭蚊运动,在二零一八年八月中旬至十月中旬展开全港密集式防蚊灭蚊行动。政府相关部门亦各自在其辖下地点进行相关行动。本署亦与其他部门在另一感染源头――长洲进行联合行动,向岛上居民宣传防治蚊患的资讯。

为了让市民掌握蚊患的最新情况,以便适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本署由二零一八年九月开始,除了公布分区诱蚊产卵器指数和每月诱蚊产卵器指数外,每月更额外发放两个阶段性分区诱蚊产卵器指数。本署亦正积极研究在控蚊工作上应用合适的科技,包括就一款可防止蚊幼虫孵化为成蚊的控蚊产品进行实地测试。

政府已提前在今年四月中旬展开全港性密集式防蚊灭蚊行动,以期在雨季来临前协力进行防治蚊患的工作,预防登革热在本地爆发。

保持清洁

本署一直积极研究在清洁工作应用机械及自动化技术,以加强环境卫生和清洁。

本署由二零一八年六月开始在全港115个非法弃置垃圾黑点安装网络摄录机,其后上述黑点的卫生情况大为改善。有鉴于此,我们拟把有关计划延长两年,并会在谘询各区议会后逐步安装更多网络摄录机,将涵盖300多个地点。

本署于二零一八年为街道洁淨服务引入高压清洗盘、吹叶机和小型机动扫街车,以提升工作效率。此外,我们会继续研究在更多沿岸地点安装360度摄影机,以监察海上垃圾积聚情况,并会在乡郊地区再行试用优化后的太阳能废物压缩箱和太阳能铝质垃圾收集站。

公厕

由二零一八年八月开始,本署陆续为23个在主要旅游景点的公厕开展翻新或优化工程,以改善厕所设备或更换老化设施。本署也加紧巡查83个使用率高或在主要旅游景点的公厕,加强监察这些公厕的洁淨工作和卫生情况。

二零一九至二零二零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本署将获拨款逾六亿元,在未来五年分阶段为约240个公厕开展翻新工程。工程包括改善通风及其他设施,例如设置结合水龙头、枧液机及干手机的三合一镜柜型洗手盆设施,有助提高这些公厕的清洁卫生水平。本署更会视乎个别公厕的情况,试行在部分公厕加装空调系统、抽湿机以及新式的除臭装置。我们现正按这些厕所的维修保养状况和使用率与有关部门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计划在二零一九至二零二零年度为大约40个公厕开展翻新或优化工程。

防治鼠患

年内,本署就多项技术(例如夜视镜、热能探测镜头和气压灭鼠器)进行了研究和测试,以加强监察鼠只的活动情况和提升防治鼠患的成效。在二零一八年九月人类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结果公布后,公众对公共屋邨的鼠患甚表关注。因此,本署在二零一八年年底协助房屋署在两个公共屋邨展开为期三个月的目标小区灭鼠行动,以加强防治鼠患。此外,本署采取了严厉的执法行动,打击引致后巷鼠患的食肆违规情况。我们会继续探讨和研究不同方法和技术,以改善鼠患的监察和防控工作。

改善公众街市的营运环境

本署全力推展为期十年的街市现代化计划,有系统地制订具体措施改善公众街市的设施和管理。经初步评估,本署认为在现时90多个公众街市中约有20个具潜质获优先纳入该计划。我们建议分阶段进行翻新工作,在首阶段全面翻新四个街市,另外在最少三个街市进行翻新及小型改善工程。计划的首个项目为全面翻新香港仔街市,本署现正积极与持份者沟通,务求尽快展开这个项目,并逐步推行其他项目。

本署并已着手在东涌市中心、东涌新市镇扩展区、天水围、古洞北、将军澳和洪水桥新发展区规划和兴建新街市,并考虑在这些街市采用新的兴建、设计和营运模式。

小贩管理

本署为43个小贩区的固定摊位持牌小贩推行为期五年的小贩资助计划。计划于二零一八年结束,有接近99%持牌小贩参与,合共为4,329名固定摊位持牌小贩提供财政资助。位于楼宇逃生楼梯出口对出或可能阻碍紧急车辆通道的508个摊档已全数搬迁,另有3,473个摊档完成重建,确保符合消防安全标准。此外,有854名小贩交回牌照以领取特惠金。这个计划不但为小贩区带来崭新面貌,而且大大减低街头摆卖活动所构成的火警风险。

本署正考虑制订机制,重新编配约400个空置小贩摊位,以利便小贩行业蓬勃发展、推动小贩牌照正常更替,并让新商贩有机会加入小贩行业。

绿色殡葬及规管私营骨灰安置所

本署一直积极增加公众骨灰龛位的供应、推广绿色殡葬,以及规管私营骨灰安置所。

政府在18区物色了24幅可供发展骨灰安置所的用地。目前,本署已就其中14个项目取得相关区议会的支持。这些项目可提供约59万个新公众骨灰龛位,占上述所有用地规划的新骨灰龛位总数约三分之二。政府会加快在这些选址发展公众骨灰安置所。由于曾咀灵灰安置所和黄泥涌道灵灰安置所预计于二零一九年内落成,本署将于二零一九至二零二零年度内以可续期形式编配这两个灵灰安置所内的骨灰龛位。

二零一九年一月,新葵涌纪念花园落成启用,供市民撒放先人的骨灰,本署也设立了绿色殡葬中央登记名册,鼓励市民预早规划身后安排,以及登记选择身故后把骨灰撒放在纪念花园或指定海域的心愿。

年内,私营骨灰安置所发牌委员会(发牌委员会)全力处理指明文书的申请。就截算前骨灰安置所递交指明文书申请的截止日期在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届满时,发牌委员会共收到144间私营骨灰安置所的申请。截至二零一九年五月,发牌委员会已发出三个私营骨灰安置所牌照。目前,大部分私营骨灰安置所仍未交齐全部所需的证明文件及资料。私营骨灰安置所事务办事处会继续与有关部门和申请人紧密联络,以期尽快完成审核工作和把申请提交发牌委员会定夺,同时会继续采取严厉执法行动,打击非法营办的私营骨灰安置所。

食物安全

食物监测和风险评估

本署的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于二零一八年进行的食物监测计划显示,本港的食物安全维持在高水平。年内,食安中心抽取了大约93,600个日本进口食品样本进行辐射水平检测,并在进口、批发和零售层面抽验了约66,000个食物样本,整体合格率为99.9%,与近年情况相若。

在二零一八年,食安中心公布多项风险评估研究的结果,包括"食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茶和茶类饮品中的高氯酸盐"、"本地面包的钠、总脂肪及反式脂肪含量",以及"亚洲风味汤粉面的钠含量及能量值"。

食物安全标准和食物安全管制

鉴于日本食品样本辐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食安中心自二零一八年七月二十四日起调整对日本食品进口本港的管制措施,有条件准许日本茨城、栃木、千叶及群马四个县的蔬菜、水果、奶和奶类饮品及奶粉输入香港,而对福岛县上述产品的进口禁令则仍然有效。食安中心会继续对进口的日本食品进行辐射检测,以保障食物安全。

为确保市面出售的大闸蟹符合食物安全和卫生要求,本署自二零一八年九月三日起,规定经营者必须领有新设的的介贝类水产动物(大闸蟹)售卖许可证或取得相关许可,方可销售大闸蟹。

政府又于二零一八年六月在宪报刊登《2018年食物搀杂(金属杂质含量)(修订)规例》,以更新食物中金属杂质含量的相关标准。该规例将于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一日起分阶段实施。

减少食物中的盐和糖

年内,食安中心联同食物及卫生局和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透过Facebook专页和开设Instagram专页介绍"全城减盐减糖"行动,宣扬少盐少糖的健康饮食习惯,并推行预先包装食品"盐/糖"标籤计划,帮助消费者更易识辨"低盐低糖"的食品。此外,食安中心也开展了与食物业界共同改良食品配方的工作。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并非人畜共患的疾病,不会感染人类,并不构成食物安全风险。然而,非洲猪瘟可在短时间内传染大量猪只,造成猪只死亡。因此,自二零一八年八月内地爆发非洲猪瘟以来,政府采取多项预防措施,防范非洲猪瘟传入香港,并确保本港有足够的活猪供应,以应付食用需求。

本署一直密切监察附有有效卫生证明书的进口猪只是否有疑似非洲猪瘟病征,并在屠房进行严格的宰前和宰后检验。本署亦已提升边境检查站和屠房的生物安全措施,并与香港海关加强执法,堵截非法进口肉类。我们会继续留意疫情发展,与内地有关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加强监测系统,以及保持警觉,防止非洲猪瘟在本地传播。

审计报告

在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审计署署长就食安中心的食物安全管理及进口管制工作发表报告。食安中心在年内成立了专责小组,以落实审计署及立法会政府帐目委员会的建议。专责小组已就食安中心的工作守则和指引、员工管理及督导安排,以及培训和人手需要展开全面检讨。食安中心正陆续推展具体而有效的短、中和长期措施,分阶段加强其工作效益。

此外,食安中心辖下一支专责队伍已着手重整中心的资讯科技系统,以提高工作效能,并透过资讯科技改善运作模式,加强食物安全监控能力。食安中心将由二零一九年年底开始,分阶段提升其资讯科技系统。

上文概述本署于二零一八年的工作。我感谢所有同事克尽己任,竭尽所能应对种种挑战。来年我们会继续同心协力,精益求精,发挥专业精神,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市政服务,以及保障食物安全。

食物环境卫生署署长刘利群

最近修订日期:2019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