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报内容

第四章 - 环境卫生

本署另一项主要职责,是保持香港的居住环境清洁卫生。有关服务包括清洁街道,收集废物,管理公厕及旱厕、公众街市、坟场、火葬场及骨灰安置所,以及管理小贩。

清扫街道

本署及洁淨服务承办商辖下共有约12,800名洁淨工人,提供多项洁淨服务,包括清扫和清洗街道、清理沟渠、收集废物,以及管理公厕、旱厕和垃圾收集站。本署把大约81%的街道洁淨服务外判,并设立监察和惩处机制,确保承办商提供的服务符合要求。

清扫街道对保持市容整洁非常重要。视乎个别地区的需要,洁淨工人每天以人手清扫所有街道一至四次。行人众多的地区或热门旅游点,则每天清扫多达八次。

除了以人手清扫街道外,本署也会调配机动扫街车清扫快速公路、天桥和道路中央分隔栏,又在大埔及元朗试用小型机动扫街车清扫交通流量低的道路。如有需要,本署会调派特别洁淨队清理弃置垃圾黑点。洁淨队配备货车,用以清理扫街工人无法处理的大件弃置物品和笨重废物。遇有交通意外,洁淨队亦会负责紧急清理工作。

本署在多处公众地方(包括巴士站、主要路口、渡轮码头及公共运输交汇处)设置废屑箱,方便行人丢弃垃圾。由于减少废屑箱计划进展良好,废屑箱的数目由约13,600个进一步减至约12,200个。我们更使用了投入口较小的新设计废屑箱,以取代破旧的废屑箱。视乎个别地区的需要,废屑箱每天清倒一至八次。此外,本署提供约450个狗厕所和1,900个狗粪收集箱。

回到页首

清洗街道

本署定期清洗公众地方,包括行人道、里巷、小贩认可区、垃圾收集站及卫生黑点。本署人员和洁淨服务承办商员工组成158支洗街队,提供日间和晚间清洗街道服务,清洗次数由按需要而定至每天清洗不等。我们更逐步引入高速清洗盘清洁街道,以便迅速清理顽固污渍。至于交通繁忙的主干道路,由于难以提供一般的清洗服务,洁淨工人会在非繁忙时间进行冲洗。

回到页首

清理沟渠

路边的沟渠每两至四星期以人手清理一次。公路和天桥的集水沟气隔每六星期以机械清渠车清理一次,清理工作会在午夜后车辆较少时进行。

回到页首

收集垃圾

全港设有2,914个垃圾收集站,包括161个永久离街垃圾收集站、11个临时垃圾收集站、870个乡村式/临时构筑垃圾收集站,以及1,872个放置垃圾桶的地点。永久离街垃圾收集站的开放时间一般为上午7时至下午3时30分,繁忙地区则开放至晚上11时30分,还有一些全日24小时开放,以应付社区对有关服务的需求。垃圾收集站采用不同的设计,因地制宜,配合实际需要用作暂时存放街道垃圾和家居废物,以待收集处理。只要情况许可,本署会改善垃圾收集站,以尽量减少对附近居民可能造成的环境滋扰。垃圾收集站的废物每天至少收集一次。本署每天收集约5,830公吨家居和街道废物,其中港岛区有1,030公吨、九龙区1,810公吨、新界和离岛区2,990公吨,这些废物会运往环境保护署辖下的废物转运站或堆填区处理。本署把大约78%的垃圾收集服务外判,并设立监察和惩处机制,确保废物收集承办商提供的服务符合要求。

回到页首

减少废物

为响应政府减少废物的政策,本署提供可循环再造物料收集服务,为2,908个分别设于公众地方、学校、诊所及政府场地的回收点收集废纸、金属和塑胶物料。年内,本署平均每月收集到的可循环再造物料有42,119公斤废纸、6,445公斤金属和68,448公斤塑胶物料。

此外,本署的车队尽量使用翻新轮胎。过去一年,使用新轮胎与翻新轮胎的比率为1:0.379。

回到页首

公厕及旱厕

公厕主要设于旅游点及繁忙地区。由本署管理的公厕合共799个,其中港岛区有90个、九龙区61个、新界和离岛区648个。此外,新界和离岛区设有51个旱厕。

本署由二零零零年开始推行公厕翻新计划,改善公厕设计及设施。本署进行公厕翻新工程时会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加入方便使用的设施。经改良的设施包括感应式枧液器、感应式冲厕系统、产生高速气流并设有接水盘的电动干手机、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等。本署会与建筑署合作,因应每个公厕的实际情况,决定公厕的外观、设备及物料,务求使公厕翻新后的设计与周围环境相配,设计与时并进,成为卫生、清洁、安全及得体的公共设施。为确保公厕时刻保持清洁,本署在使用频繁的公厕派驻厕所事务员,提供即时洁淨服务。

另外,本署亦在94个使用率较高或设于主要旅游景点的公厕进行深层清洁,同时加强巡查及监察公厕的清洁工作,并致力研究引进新科技装置,以改善公厕的卫生情况。本署会在相关服务合约续约时,把深层清洁服务推展至所有公厕。

本署又遵照《设计手册︰畅通无阻的通道2008》订明的现行法规,提供畅通易达而无分性别的洗手间。如情况许可,也会在新建/翻新的公厕提供长者优先厕格,以及通用洗手间。

回到页首

环境卫生滋扰

本署负责处理环境卫生滋扰问题(包括楼宇渗水、冷气机滴水和垃圾堆积问题),并会向有关人士发出劝谕信和法定妨扰事故通知,以确保问题获得处理。二零一九年,本署处理上述三类环境滋扰投诉个案的数目分别约为34,200宗、25,000宗和9,400宗。

回到页首

违反清洁法例的行为及公众地方洁淨

本署的卫生督察、管工及小贩管理职系人员获授权向干犯洁淨罪行的人发出传票。除了日常执法工作外,也会采取突击行动,检控乱抛垃圾者。年内,违反清洁法例而被法庭定罪的个案约有2,072宗。

《定额罚款(公众地方洁淨及阻碍)条例》授权执法人员向干犯轻微洁淨罪行的人发出1,500元定额罚款通知书。轻微洁淨罪行包括在公众地方乱抛垃圾、随地吐痰、未经准许而展示招贴或海报,以及让犬只粪便弄污公众地方。二零一九年,本署人员就这些违反清洁法例的行为共发出约47,950份定额罚款通知书。

个别地区的非法弃置垃圾黑点经常有人弃置垃圾和废物,引致环境卫生问题。为此,本署由二零一九年八月开始把在非法弃置垃圾黑点安装网络摄录机的计划推展至全港,为期两年,以遏止违例弃置垃圾的情况。

回到页首

小贩管理

政府的一贯政策是妥善规管持牌摆卖活动,并对无牌小贩采取执法行动。对于无牌售卖熟食或限制出售食物,或在主要通道、行人络绎不绝的地方或市民经常投诉的地点摆卖,本署一律依例执法。然而,如非上述情况,本署执法人员一般采取"先警告、后检控"的方针行事。我们会继续按上述方针,监察街上摆卖活动。

截至二零一九年年底,本港共有5,045名持牌固定摊位小贩和370名持牌流动小贩。

本署约有190支受过训练的小贩事务队小队,成员约为2,300人,负责小贩管理和管制工作。

小贩管理人员定期巡视固定小贩摊位,并规管在街上摆卖的流动小贩,确保小贩遵守持牌条件和相关法例。此外,他们会采取执法行动,遏止持牌小贩违例摆卖和取缔非法摆卖活动。二零一九年,涉及摆卖而被法庭定罪的违例个案共有6,765宗。

本署在二零一三年六月推出为期五年的"为固定小贩排档区小贩推行的资助计划",为全港43个固定小贩排档区内4,329名小贩提供财政资助,以减低小贩排档区的火警风险。二零一七年,508个位于楼宇逃生楼梯出口对出或可能妨碍紧急车辆救援操作的固定摊位小贩已全部搬迁。截至二零一八年六月二日(该计划的结束日期),本署收到3,424宗搬迁及重建资助申请,另有854名小贩交回牌照以领取特惠金,计划的参与率接近99%。摊位重建工作已于二零一九年年初全部完成,所提供的财政资助为$2.3亿元。

至于因计划完结而腾出的空置小贩摊位,以及小贩排档区内外因其他原因而空置的小贩摊位,本署把当中435个合适的摊位重新编配,并签发新牌照,让有兴趣从事小贩行业并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士申请。为期三星期的小贩牌照申请期由二零一九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二十日。

截至申请期结束,食环署共接获14,126份申请表,其中合资格的申请人有12,788人。这些申请人包括六名持牌报贩、24名持牌流动小贩、1,313名小贩助手及11,445名公众人士。本署于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电脑排序结合人手抽籤,决定申请人拣选摊位的先后次序。抽籤过程在本署网站直播。安排拣选摊位的程序于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日展开,而首个小贩牌照已于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签发。

回到页首

店铺阻街问题

店铺非法扩展营业范围属街道管理事宜,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职权范围,不同部门各司其职。本署致力参与打击店铺阻街的跨部门工作,一直采取严厉的执法行动,遏止有关非法活动。对于在店铺阻街黑点屡犯不改者会直接作出检控,而非每次都事先给予警告。我们亦会在行动中把所涉货物检走,以提升阻吓力。本署共成立了五支店铺扩展管制特遣队,在全港各店铺阻街黑点加强执法行动。

此外,《定额罚款(公众地方洁淨及阻碍)条例》于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效,本署和警务处获赋权执行有关的定额罚款制度,以更有效打击店铺阻街的问题。二零一九年,当局就店铺阻街提出逾3,000宗检控和发出7,600份定额罚款通知书。

回到页首

年宵市场

本署于二零一九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五日期间,在13个地区合共设立15个年宵市场,并在二月二日至十九日期间设立沙田车公诞市场和大埔林村放马莆新春市场。这些市场设有约2,100个摊位,售卖时花植物、传统食品、节日布置用品、干货和快餐等。年宵/新春市场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增添消閒购物好去处,更令农历新年倍添节庆气氛。

回到页首

公众街市及熟食场地

公众街市和熟食中心/市场具备满足市民对新鲜粮食、熟食和干货需求的重要功能。本港共有74个湿货街市,设有约13,040个摊档,售卖新鲜食物以至家居用品等货品;此外,还有39个熟食中心和23个独立熟食市场,共设有约970个摊档。截至二零一九年年底,有12,231个摊档租出、408个摊档空置、1,375个摊档因迁置安排和翻新工程等原因而被冻结。摊档以竞投方式出租,投得摊档者须与本署签订租约。

二零一九年,本署透过举办多项推广活动,增加公众街市人流,包括在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和圣诞节/元旦期间布置节日装饰和举办庆祝活动、举办专题展览,以及印制载有最新街市资讯并以多种语言编制的小册子。

街市管理人员每天巡视街市,确保摊档经营者遵守有关法例和租约条款。卫生督察定期巡查肉档、家禽档、鱼档和熟食档,确保摊档符合相关法例和卫生守则,以及保持食物清洁卫生。如有需要,他们会采取执管行动。二零一九年,本署检控违例街市摊档经营者的个案有1,774宗。

政府正全面检视现有公众街市,并会尽快制订具体改善管理的措施,包括租金政策、续租摊档、行业组合和日常管理等,以及研究提升街市管理谘询委员会的功能,过程中会以谨慎和情理兼备的方式展开工作。

回到页首

加强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为加强防范人类感染禽流感,本署增加巡查现有128个活家禽零售点的次数,防止有人在零售处所存留活家禽过夜。在中秋节、冬至和农历新年等主要中国传统节日期间,零售点囤积活家禽的情况普遍,本署会加强巡查。

本署继续实行各项预防措施,包括:(1)在活家禽零售点收集粪便、食水、去毛机和砧板样本作禽流感病毒测试;(2)定期巡查活家禽零售点,确保零售商遵守预防禽流感的特定牌照或租约条件;(3)每天彻底清洗食环署街市的公用地方三次;(4)售卖活家禽的档户须在每日收市后清洗其摊档,然后让街市承办商再彻底清洗其摊档及消毒;(5)保持街市摊档通风系统清洁;以及(6)定期巡查有野鸟聚集的公众地方、清洗和消毒有关地点,并对餵饲野鸟而弄污公众地方的人士严厉执法。

回到页首

坟场、火葬场及骨灰安置所

本署辖下有六个政府火葬场、十个公众坟场及九个公众骨灰安置所,分别为市民提供火葬及土葬服务。此外,本署根据《私营坟场规例》,监察27个私营坟场的管理。市民在公众坟场土葬先人遗骸,须于安葬六年后捡拾骨殖,然后火化或重新安葬于金塔坟场。

政府的一贯政策是鼓励以火葬取代土葬,年内共有45,543具遗体(约占93.5%)火化。本署于二零一三年二月和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分别完成和合石火葬场和哥连臣角火葬场的重置工程,提高有关火葬场的火化量及运作效率,以应付市民对火葬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此外,本署又不时为火葬设施引进环保的设备。

为方便市民预订六个公众火葬场(即哥连臣角、钻石山、富山、和合石、葵涌和长洲火葬场)的火化时段,本署在港岛湾仔胡忠大厦和九龙长沙湾政府合署分别设有办事处,市民可选择亲自前往该两个办事处或由持牌殓葬商代为办理预订手续,或使用互联网预订。现时本署辖下九个公众骨灰安置所合共提供约216,200个骨灰龛位。

回到页首

私营骨灰安置所

自《私营骨灰安置所条例》(第630章)(条例)于二零一七年六月三十日生效后,任何人士必须领有指明文书(即牌照、豁免书或暂免法律责任书)才可营办、维持、管理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控制私营骨灰安置所,除非宽限期适用。如未有遵从上述法例规定,即属违法,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罚款200万元及监禁三年,而循公诉程序定罪,则可处罚款500万元及监禁七年。

私营骨灰安置所发牌委员会(发牌委员会)于二零一七年九月八日成立,是负责规管私营骨灰安置所的营办和管理的法定组织。年内,发牌委员会批出四个私营骨灰安置所牌照,并原则上同意两项牌照申请和一项暂免法律责任书申请,及拒绝了15组指明文书申请。截至二零一九年年底,发牌委员会正处理由117间私营骨灰安置所提交的290份的指明文书申请。

私营骨灰安置所事务办事处为发牌委员会提供行政支援和处理与实施条例相关的事务。除处理指明文书申请外,该办事处也进行巡查工作和采取执法行动,以打击非法营办的私营骨灰安置所。年内,该办事处的人员实地巡查约450次,并调查约50宗涉嫌违反条例的个案,结果就四宗个案采取了拘捕行动及向其中三间骨灰安置所的营办人提出检控。

回到页首

绿色殡葬

本署积极推动可持续的殡葬方式,鼓励市民在12个纪念花园或指定的香港海域撒放先人骨灰。二零一零年一月,本署推出先导计划,提供免费渡轮服务,方便家属出海撒放先人骨灰。鉴于愈来愈多市民采用这个方式处理先人骨灰,本署于二零一二年一月中旬提升海上撒灰渡轮服务,使用载客量逾300人的较大型渡轮,免费接载使用服务的市民,让家属和亲友在较宽敞的地方为先人举行悼念仪式。二零一五年八月,渡轮班次进一步增加至逢周六(公众假期除外)出发。二零一九年,本署处理了899宗海上撒灰和6,280宗纪念花园撒灰的申请。除免费渡轮撒灰服务外,由二零一四年清明节至今,本署已安排了24次纪念航程,于清明节和重阳节期间接载市民到撒放先人骨灰的海域追思逝者。截至二零一九年,有1,960个家庭共5,028名市民参加了纪念航程。

二零一零年六月,本署推出"无尽思念"网上追思服务,让市民随时随地在特设网站(www.memorial.gov.hk)悼念逝去的挚爱亲友,并于二零一一年和二零一八年先后推出该网站的流动版(m.memorial.gov.hk)和流动应用程式,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悼念先人。截至二零一九年年底,该网站有11,362名登记用户,合共设立了14,140个纪念网页。本署于二零一八年推出绿色殡葬专题网页(www.greenburial.gov.hk),方便市民浏览绿色殡葬服务的资讯。本署又于新葵涌纪念花园附近设置电子屏幕,鼓励及方便市民以电子方式悼念先人。此外,本署于二零一九年一月二十二日推出绿色殡葬中央登记名册,鼓励市民预早规划,让家人得知自己选择绿色殡葬的心愿。截至二零一九年年底,已有3,401名市民登记。

回到页首

最近修订日期:2023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