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虫鼠简讯

本期内容

社区及港口地区的诱蚊产卵器调查蚊子与"非刺人蠓"的分别

社区及港口地区的诱蚊产卵器调查

背景

登革热是一种蚊传疾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港常见的白纹伊蚊为登革热的病媒。为侦测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及评估防蚊工作的成效,食环署在选定的地点进行登革热病媒监察计划,所得的监察资料亦会用作制订防治蚊患的策略和措施。

食环署在社区(各区共38个地点)及30个港口地区(分为7个组别,计为机场、铁路货物装卸区、公众货物装卸区、私营货物装卸区、货柜码头、陆路边境口岸及出入境码头)进行诱蚊产卵器调查。

用作进行登革热病媒调查的诱蚊产卵器
用作进行登革热病媒调查的诱蚊产卵器

诱蚊产卵器指数按下列程式计算:

诱蚊产卵器指数 = 发现伊蚊滋生的诱蚊产卵器数目∕在指定地点收回的诱蚊产卵器总数 x 100%

诱蚊产卵器指数分为四级(指数<5%为一级、5%至<20%为二级、20%至<40%为三级、=40%为四级)。食环署会按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行动,并建议各屋邨、医院、学校、建筑地盘及其他场所或物业的管理层采取适当的防治蚊患措施。

社区的诱蚊产卵器调查

诱蚊产卵器指数以分区指数和每月平均指数两个类别来计算。分区指数显示某特定监察地区内白纹伊蚊分布的广泛程度;每月平均指数则显示某月份所有分区指数的平均数值,反映白纹伊蚊在本港的分布和活动情况。食环署每年都会检讨诱蚊产卵器摆放的位置及地点。在2006年,食环署分别改动在上环(分区名称已改为中环、上环及西营盘)、坚尼地城(分区名称已改为西环)、油麻地(分区名称改为旺角)及尖沙咀的诱蚊产卵器位置及地点。

2003年,2004年与2005年白纹伊蚊诱蚊产卵器指数比较
2003年,2004年与2005年白纹伊蚊诱蚊产卵器指数比较

港口地区的诱蚊产卵器调查

有关调查以港口指数及每月港口指数反映蚊患情况。港口指数显示某组别的港口地区内白纹伊蚊分布的广泛程度;每月港口指数则显示某月份内所有港口指数的平均数值,反映港口地区白纹伊蚊的整体滋生情况。自2004年以来,监察计划已复盖现有的30个港口地区,其间并没有更改港口地区的名单,但调查范围或会因应个别港口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例如本署已把新近启用的赤鱲角亚洲国际博览馆纳入2006年的机场监察工作内。

监察计划所复盖的港口地区位置图
监察计划所复盖的港口地区位置图

跟进工作

食环署取得诱蚊产卵器指数后,便会透过名为空间数据枢纽的电脑资讯系统,立即知会各相关政府部门。空间数据枢纽提供发现伊蚊滋生的诱蚊产卵器地点和周边环境的详尽资料,方便各部门采取灭蚊行动。此外,有关指数每月也会经由食环署网页(http://www.fehd.gov.hk)和新闻稿公布,提醒市民留意各区蚊子的滋生情况及呼籲他们参与灭蚊工作。

蚊子与"非刺人蠓"的分别

"非刺人蠓"的成虫由于体积和形态与蚊子相若,因此经常被误认作蚊子。"非刺人蠓"和蚊子虽然同属双翅目,两者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生物。这一期就蚊子与"非刺人蠓"的生态和对公众卫生的影响作出比较,以显示两者的异同。

表1:蚊子与"非刺人蠓"的比较

  蚊子 非刺人蠓
类别 成蚊相片

昆虫纲
双翅目
蚊科

成蚊相片

昆虫纲
双翅目
摇蚊科

生命周期
卵 成虫 幼虫 蛹
卵 成虫 幼虫 蛹
繁殖生境
棕色或黑色 透明
幼虫 幼虫大部分品种的身体呈半透明,带棕色;在水面栖息 非刺人蠓幼虫相片大部分品种的身体呈红色,生活于水底或水中的植物或物件上
幼虫和蛹吸取氧气的方法 从大气中吸取氧气 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雌性成虫 具刺吸式口器;大部分吸血 无刺吸式口器;不叮咬,也不摄食
成虫寿命 雌蚊可生存1个月 通常少于1天
飞行能力 一般飞行能力强 飞行能力弱
对公众卫生的影响 可传播蚊传疾病,例如疟疾、登革热、日本脑炎等;叮咬可导致不适 不是主要病媒,但可引发过敏性疾病
以蚊油控制幼虫和蛹 有效 无效
以清除滋生地控制幼虫和蛹 清除积水或流动缓慢的水 清除水中的腐坏植物及有机碎屑物/淤泥

本署网页的其它部分 有更多关于防治虫鼠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