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公共卫生部有九个组别,各司不同职责,包括食物监察和验证;管制食用牲口进口,以及检验和测试食用牲口;对某类食物进行风险评估和发布食物安全信息。食物及公共卫生部亦负责协助调查在食物业处所发生的食物中毒个案,并就食物安全标准及防治虫鼠事宜提供意见。
进口食物的安全管制
在本港供应的食物大部分来自香港以外的地方,因此,管制进口食物是本署的重要工作。
进口管制程序包括进口前的发证制度、验证卫生证明文件,以及在各进口管制站的监察工作。有关程序主要是为一些高风险类别食物,包括野味、肉类、家禽、奶类及冰冻甜点而设。
二零零三年进口食物的安全管制
申请冷藏/冷冻肉类及家禽进口证获批准的个案数目 | 70,983 |
---|---|
申请进口野味、肉类及家禽获批准的个案数目 | 3,274 |
申请进口奶类及奶类制品获批准的个案数目 | 159 |
申请进口冰冻甜点获批准的个案数目 | 179 |
经文锦渡食品控制中心检查的运菜车数目 | 48,394 |
食物监察
为确保供应香港的食物可供安全食用,必须不断监察和测试食物,以及采取执法行动。在食物供应流程的每个阶段,即由进口、制造以至批发和零售,本署都会抽取食物样本测试。
年内,本港共测试了54,451个食物样本,按人口计算,即每1,000人抽查八个样本,远超每1,000人抽查三个样本的国际参考指标。
食物样本须经微生物检验、化学分析及辐射测试,以评估食物是否符合法例订定的标准和标籤规定。
本署于文锦渡设立的食物化验所,专责为从内地进口的新鲜农产品进行快速和全面测试。现时化验所提供的化验服务分为两类:
- 测试新鲜蔬菜所含残余农药,包括是否含有甲胺磷、水胺硫磷、氨基甲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其他有机磷类农药。
- 测试未经加工的奶类所含残余兽药,包括是否含有四环素类药物、氯霉素、β-内酰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链霉素、二氢链霉素和甲氧芐氨嘧啶。
《食物内有害物质规例》最后阶段管制于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实施后,本署在监察内地进口奶类饮品所含残余兽药时,也会测试规例列明的其余受限制化学物的残余。
二零零三年九月,文锦渡食物化验所获香港认可处根据香港实验所认可计划认证,获认证的测试方法包括蔬菜残余农药测试方法及奶类残余兽药测试方法。
食物监察计划蒐集到的数据还有另一用途。有关人员会定期检讨和分析这些数据,以便进行专题研究,评估某些食物的风险,以及规划长远的食物安全策略。
二零零三年食物监察计划的统计数字
(甲) 食物样本测试及检验
测试及检验 | 份 | 百分比 |
---|---|---|
化学测试(包括毒性测试) | ||
收到的化验结果报告 | 33,733 | - |
满意结果的报告 | 33,605 | 99.6% |
微生物检验 | ||
收到的检验结果报告 | 17,167 | - |
满意结果的报告 | 16,910 | 98.5% |
辐射测试 | ||
收到的量度结果报告 | 2,011 | - |
满意结果的报告 | 2,011 | 100% |
(乙) 就食物标籤采取执法行动的统计数字
经检查的食物标籤数目 | 55,866 |
---|---|
发出口头和书面警告数目 | 1,217 |
提出检控数目 | 79 |
食物事故处理
食物事故应变及管理组由医生和护士组成,协助深入调查在食物业处所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为免日后再有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该组着重向食物处理人员灌输食物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知识。
食物事故应变及管理组蒐集和分析食物事故的资料数据,为业界及市民制订食物安全教育计划。年内,该组共进行409宗调查,发现在涉及食物业处所食物中毒个案中,最常见的致病媒介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调查亦发现,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成因包括即食食物与未经烹煮食物交叉污染、食物处理人员污染食物、食物贮存过久,以及贮存温度不当。
食用牲口的安全管制
兽医公共卫生组的主要工作,是管制足以影响市民健康的食用牲口的进口,以及监测牲口是否患病和存有化学物残余。由于食用牲口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公众健康,因此,该组的工作十分繁重。
为落实"由饲养到餐桌"的概念,本署兽医人员定期巡视向香港输出食用牲口的注册农场,确保农场遵守良好的饲养守则。年内,进口本港的活鸡、鸭、鹅及其他家禽达2,700万只,这些家禽在各管制站接受兽医公共卫生组人员进行的一般检验和检疫。
二零零三年经检验的进口食用家禽及测试血液样本数目
家禽类别 | 进口家禽数目 | 测试血液样本数目 | 经核实的动物卫生证明书数目 |
---|---|---|---|
鸡及其他家禽 | 26,946,653 | 215,124 | 12,828 |
水禽(鸭鹅) | 125,459 | 4,788 | 342 |
二零零三年经检验的进口食用牲口数目
牲口类别 | 经检验的牲口数目 | 经核实的动物卫生证明书数目 |
---|---|---|
猪 | 1,766,980 | 32,097 |
牛 | 45,328 | 3,841 |
羊 | 4,342 | 40 |
二零零三年测试违禁及受限制化学物的食用牲口尿液样本数目 | 64,512 |
---|
二零零一年实施的《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化学物残余)规例》(第139章),旨在更有效管制使用兽医用化学物来饲养食用牲口。该规例禁止使用某些化学物(包括盐酸克伦特罗),并限制食用牲口体内某些抗生素的残余含量。二零零三年,约有439头猪在违禁化学物的测试中呈阳性反应,这些猪只已全部在屠房销毁。此外,上述规例最后阶段的管制工作已经实施,所有受限制化学物均须进行测试。本署为此需要抽取动物的组织样本,以确保食用牲口体内受限制化学物的含量低于核准的最高残余限量。
年内,为测试兽医用化学物和监测疾病,本署收集了超过5,000个食用牲口的组织样本。
此外,本署亦从零售及批发市场收集了362个鱼类样本(包括珊瑚鱼),化验雪卡毒含量。各进口商及渔民都获通知有关雪卡毒事故及新捕捞海域的详情、捕鱼区的位置及须特别留意的品种。本署定期与业界接触,以便在有需要时追查珊瑚鱼的来源。
在动物产品出口方面,本署共签发63份兽医卫生证明书。这些动物产品(包括鸡粉及月饼)输往欧盟国家、澳洲、加拿大及美国,总值达3,800万港元。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科学方法,评估食物危害对人体健康所造成已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在以风险为本的食物安全管制模式中,风险传达和风险处理是根据风险评估来进行。本署根据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评估与食物或食物材料有关的各类危害,以及确定这些危害对市民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制订有效措施,尽量减低风险。一般风险评估工作共有四项原则,分别是:确定食物危害、分析危害的特征、评估市民受影响的程度,以及分析食物风险的特征。
研究和计划
在风险评估工作方面,本署根据科学证据、食物制造方法和实验室分析结果,全面评估和分析关乎公众卫生的食物风险。
年内,本署进行的风险评估研究有:"食物的丙烯酰胺含量"、"中学生从食物摄取到汞的情况"、"蛋及蛋制品内的沙门氏菌"、"烤肉内的多环芳香烃"、"苹果汁含霉菌毒素"及"调味酱料(不包括豉油)的氯丙二醇含量"。最后两项研究是与消费者委员会合作进行。
此外,本署编制一系列《风险简讯》,向市民和业界提供他们最为关注的食物风险资料。本署于二零零三年发表了多份《风险简讯》,并上存本署网站供市民浏览,内容包括"在食物中使用双氧水"、"鱼类含水银的风险",以及"食物中的角黄素"。
本署也评估和监察在香港以外地区发生的食物事故(包括食物回收),并研究这些事故对本港市民的潜在风险,以便在有需要时采取行动。年内,本署评估了62宗食物事故。
本署不断致力更新现行的食物标籤法例,协助消费者作出知情的选择,挑选有益健康的食物。为确保食物标籤所提供的营养资料真确无误及模式一致,本署进行了营养资料标籤制度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该制度可予推行。本署遂于二零零三年十一月至二零零四年一月期间,就拟议的标籤制度谘询公众。
食物安全标准
厘定食物安全标准,是食物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工作。在厘定新的本地食物安全标准时,本署主要参考食品法典委员会所订的国际食物安全标准,以及国际认可机构进行的科学评估结果。这些机构包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物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除害剂专家小组联席会议。
除上述工作外,本署亦计划进行全港市民食物消费量调查,以蒐集香港市民的食物消费量最新资料,并制作菜谱数据库,以加强本署评估食物风险的能力。
基因改造食物
基因改造食物是以现代生物科技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而生产的食物或食物成分。这门科学发展一日千里,对很多人来说是颇新的事物。因此,本署举办讲座、导师培训工作坊、巡迴展览、印制小册子和有关基因改造食物的通讯,以及利用部门网站,以浅白的语言向公众提供有关基因改造食物的资料,让市民对这课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除了公众教育外,本署亦积极研究生物科技背后的理论和评估潜在的风险。本署研究可行的规管措施,以保障公众健康。二零零三年,本署完成基因改造食物标籤规管所带来影响的评估。评估报告指出,自愿标籤制度不会增加食物业的成本;但如强制性推行,业界的成本将会增加,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此外,评估报告也指出多个推行标籤制度的障碍。政府认为较适当的做法是订立强制性的销售前安全评估制度,确保在市面上出售的基因改造食物可安全食用,再辅以自愿的标籤制度。
风险传达
在食物安全规管制度中,风险传达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说是最重要的一环。风险传达旨在让业界和消费者清楚知道各种风险,从而鼓励他们提高食物安全水平。风险传达亦有助政府对潜在的食物危害及时采取积极的对策。
风险传达组处理传媒和市民对食物安全问题的查询,并透过传媒、利用本署"食物安全快讯台"网页,以及出版《食物安全通讯(公众篇)》和《食物业安全广播站》季刊,公布食物监察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此外,本署又制备参考资料,包括多款有关食物和公共卫生的单张、海报和录影带。年内,该组首次为食物业人士举办食物安全研讨会,与业界就食物事宜交换资料和意见。该组并与香港电台联合制作一辑共12集的电台节目,向公众推广食物安全的信息。此外,该组就营养资料标籤制度举行两场谘询会,蒐集公众和业界人士的意见。
在预防媒传疾病方面, 风险传达组也担当重要的角色。年内,该组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推行主题为"小心登革热 齐来把蚊灭"的灭蚊运动。运动分三期推行,主要是在屋邨、建筑地盘、公立/私立学校和公营/私家医院灭蚊。运动还辅以讲座、展览及其他教育材料,加深市民对防治蚊患的认识。
二零零三年风险传达活动摘要
项目 | 2002年 | 2003年 |
---|---|---|
举办教育/宣传活动数目 | 11 | 13 |
制作参考资料(印刷品、视听资料)项目 | 59 | 68 |
参加公众教育/交流活动总人数 | 203,063 | 159,968 |
处理公众查询数目 | 1,837 | 1,050 |
举办"食物安全重点控制"研讨会/工作坊数目 | 26 | 27 |
以"食物安全重点控制"为本的食物安全计划
年内,本署继续不遗余力,积极鼓励食物业人士采用食物安全计划。这项计划是以"食物安全重点控制"系统为本,采用积极的方法确保食物安全。本署为特定行业,包括供应自助餐和麪包饼食的处所,设计了多项食物安全计划推广活动,并邀请业内负责管理和处理食物的人员参加工作坊和研讨会。年内,本署为业界举办了27个研讨会和工作坊。
以"确保食物安全 慎防食物中毒"为题的食物卫生运动,在六月至十月举行。除向食物业人士和市民介绍食物风险的概念外,本署还倡议采用食物安全计划作为管理食物风险的重点措施。此外,本署又在全港多处地点举办巡迴展览。
为了推广"食物安全重点控制"系统,本署在一月至六月举办宣传活动。本署相信市民如对"食物安全重点控制"系统有更多认识,便会有更多食物业人士采用这个系统。
防治虫鼠
本署是政府的防治虫鼠顾问。为了对付影响公众卫生的虫鼠,本署采用综合防治方法:除使用有效的除害剂外,还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本署经常改进防治虫鼠的方法和技术,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建议。本署与业界紧密合作,为他们提供专业支援和意见,以维持业界防治虫鼠工作的专业水平。
监控媒传疾病
本署防治虫鼠事务谘询组与卫生署及渔农自然护理署紧密合作,预防和监控媒传疾病。
本署接获有关媒传疾病的报告后,便会立即展开调查,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治病媒。
防治计划
疟疾、登革热、日本脑炎、鼠疫、丛林性斑疹伤寒、斑疹伤寒及汉坦病等媒传疾病,仍然威胁本港市民的健康。二零零三年录得一宗本地感染的登革热个案,尤其令人关注。
灭蚊运动及登革热病媒监察工作
鉴于二零零二年发现本地感染的登革热个案,为防患于未然,本港于年内分三期在全港各区开展跨部门灭蚊运动。有赖本署与各方通力合作,尽管香港于二零零三年十月录得一宗本地感染的登革热个案,但疫症并没有在本港传播。年内,清除蚊子滋生的地方,特别是胡乱弃置的容器,仍然是本署灭蚊措施的重点。对任由蚊子在其处所滋生的人,本署会采取法律行动。
本署持续监察登革热病媒的滋生情况,每月在全港38个重点地区利用诱蚊产卵器进行监察,并把录得的诱蚊产卵器指数向有关各方和市民公布,以推动社区参与防治病媒的工作,同时提高市民对蚊患的警觉性。
灭蚊工作
巡查次数 | 发现蚊子滋生地方的数目 | 发出警告信的数目 | 发出传票的数目 |
---|---|---|---|
344,049 | 48,496 | 616 | 258 |
为对付传播疟疾的蚊子,本署制订了长期防治计划,在647条溪涧进行防治工作。年内,本署再次取得满意的成果:没有证据显示疟疾在本港传播。本署按照政府的政策,于二零零一年年底把部分在溪涧防治疟疾的工作外判给承办商,俾能善用资源。
灭鼠运动
除了例行的防治鼠患工作外,本署举办灭鼠运动,推动市民参与,在住宅区及其周边范围消灭老鼠。灭鼠运动以多种形式举行,包括专题讲座和展览,广受传媒及市民关注。二零零三年的灭鼠运动分为推广期及深化期,推行期间共捕获了9,078只老鼠。本署又定期巡查和灭鼠,以控制鼠患。年内,本署在9,871处地点放置毒饵和设置2,424个捕鼠器,共消灭了40,342只老鼠。
其他防治计划
除防治蚊子和老鼠外,本署亦以消毒方式防治其他传播疾病的害虫,例如苍蝇、蚤、螨、蟑螂和蜱等。本署派员巡视垃圾收集站、后巷及卫生黑点,喷洒杀虫剂和清除招惹苍蝇的物品。此外,本署也会在接获投诉后消灭黄蜂。
消灭有害节足动物工作
蚤 | 黄蜂 | 螨 | 蠓 | 蟑螂 | 其他 | |
---|---|---|---|---|---|---|
使用除害剂灭虫次数 | 2,240 | 7,180 | 0 | 4 | 8,153 | 75 |
风险评估及监察
本署推行风险评估计划,以监察货运码头及货仓的鼠患,并监察全港各处可传播登革热及疟疾的蚊患。
海旁的鼠疫监察工作
鼠蚤指数 | 捕获老鼠数目 | 在货运码头及货仓 进行调查次数 |
||
---|---|---|---|---|
观塘公众 货物装卸区 |
屯门公众 货物装卸区 |
观塘公众 货物装卸区 |
屯门公众 货物装卸区 |
|
3.71 | 0.50 | 36 | 10 | 605 |
本署进行鼠蚤调查,以评估鼠疫传染给人类的风险。年内,本署选定了屋邨的购物中心作为调查目标。
屋邨购物中心的鼠蚤调查工作
进行鼠蚤调查的购物中心数目 | 鼠蚤指数 | 捕获老鼠数目 |
---|---|---|
6 | 0.27 | 12 |
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鼠蚤指数高于1的地区如出现鼠疫杆菌,鼠疫传染给人类的风险便会增加。
本港的国际机场以客量庞大和繁忙见称。为确保机场没有登革热和鼠疫病媒,本署已按照国际卫生规例的规定,在机场设立多个监测站。二零零三年的监测数字显示,病媒受到控制。
机场的病媒监察工作
鼠蚤指数 | 捕获老鼠数目 | 蚊子调查次数 | 发出劝诫信数目 |
---|---|---|---|
0.00 | 0 | 673 * | 34 |
* 蚊子调查是机场病媒监察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