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公布粥粉麵飯營養素含量研究結果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今日(三月二十一日)公布粥粉麵飯營養素含量研究結果。
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說,市民了解食物的營養素含量,有助他們作出健康的選擇。
該署挑選一百零七款的粥粉麵飯及三款醬料,並從不同的食肆,包括茶餐廳和粥麵店等,就每款食品各抽取十個樣本,以化學方法分析食物的熱量成分和當中所含的九種營養素含量,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總量、飽和脂肪、膽固醇、膳食纖維、糖、鈉和鈣。
何醫生說:「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食品的熱量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合符健康飲食的其中一項基本原則。」
「不過,這些食品普遍都是鈣質含量偏低,鈉含量則偏高。」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營養素含量受食品的材料種類和分量,以及烹煮方法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粥類食品的熱量較飯和粉麵類食品為低,平均膽固醇和膳食纖維含量亦低。不過,個別粥品如皮蛋瘦肉粥或及第粥,膽固醇含量則較高,這可能與選用高膽固醇材料有關。
何醫生說,湯粉麵類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含量屬於低,但一些湯粉麵的材料,如牛腩、牛雜及雞蛋等,含有高飽和脂肪或膽固醇。
他說,湯粉麵的鈉含量偏高,這可能是因使用鈉含量較高的材料,例如味精、餐桌鹽及鹹肉等。
研究亦發現採用不同類型的粉麵,會影響湯粉麵食品的平均營養素含量。
他說:「一如所料,使用即食麵的食品的熱量、來自脂肪總量和飽和脂肪的熱量百分比,以及膽固醇含量,都較使用米粉、河粉及麵條的食品為高。」
炒粉麵的熱量及脂肪含量均較湯粉麵為高,其來自脂肪總量的熱量百分比更是此次研究的食品種類中最高。
大部分炒粉麵的鈉含量偏高,而膽固醇含量則不高。不過,個別食品如豉椒魷魚炒麵或味菜魷魚炒麵的膽固醇含量則相當高。
何醫生解釋:「當然這亦可能是因為選用了高膽固醇的材料。」
有關飯類套餐(俗稱「碟頭飯」)方面,個別食品的膳食纖維含量有差別,不過平均含量屬於低。
此外,套餐所配的飯亦影響其營養素含量。研究結果顯示鮮茄牛肉配炒飯的熱量、脂肪總量、飽和脂肪、膽固醇及鈉含量均較鮮茄牛肉配白飯為高。
炒飯類食品的平均膽固醇及鈉含量都屬偏高,這可能是因為選用了高膽固醇材料如蛋黃,以及鈉含量高的調味料。
研究亦發現以一人的分量而言,一些食品例如炒粉麵、炒飯的樣本分量過大,可能令消費者攝入過量個別營養素。
長時間攝入過量個別營養素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何醫生說,市民須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特別是經常在外用膳的人。
由於大部分測試的食品樣本的膳食纖維及鈣含量偏低,何醫生提醒巿民要進食適量蔬菜,以及鈣質含量較高的食品,如低脂╱脫脂奶類製品,作為補充。他亦建議市民如欲減低熱量及脂肪攝入量,享用飯類套餐時可選配白飯代替炒飯。
何醫生亦呼籲食肆經營者改善食譜及烹煮方法;減少使用煮食油及鈉含量高的調味料;以及在菜單中為顧客提供更多高膳食纖維和鈣質的食物。
完
2006年3月21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