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投訴被蠓叮咬的個案時有所聞,在夏季尤其普遍。 本文件旨在簡介蠓的資料,包括其生物學及防治方法。
蠓的生態
2. 蠓是屬於蠓科的飛蟲,全世界有125個屬,約6 000種。 在中國已知的有超過1 000種。 蟎蠓、蠛蠓、細蠓和最主要的庫蠓這四個屬是會吸食脊椎動物(包括人類)的血。
3. 蠓喜愛在濕潤的泥土上產卵,特別是含有大量腐爛植物的土壤。 這些有機物為蠓幼蟲的主要食物。 蠓的幼蟲為水棲或半水棲性,在鹹水或淡水中均衞生長。 其他滋生地包括樹洞、半分解植物及植物殘株等。
4. 蠓的成蟲長約一至四毫米,全身呈黑色,喜歡在茂密的草木或陰暗的地方歇息。 牠們的飛行距離不一,但主要在滋生地附近約100米的範圍內活動。 儘管如此,牠們仍可能借助風力散播到較遠地方。 強風(時速超過5.6公里)及低溫(攝氏10度以下)會阻礙蠓的飛行。 蠓的生命其實十分脆弱,乾涼的天氣會縮短其壽命。
5. 蠓蛹通常在夏季孵化為成蟲,因此蠓在夏天所造成的滋擾最為嚴重。 只有雌性成蟲才會叮人,以吸取額外營養刺激卵子發育。 不同品種的蠓會在不同時間叮咬人畜,而牠們通常在日間或近日出及黃昏時最為活躍。 雌蠓的口器短小,無法刺穿衣服叮人,所以多襲擊手、臂、腿(穿短褲時)及頭等外露部分。 蠓很少在室內叮人。
本地情況
6. 根據紀錄,本港最少有十個屬五十七個品種的蠓。牠們包括環斑庫蠓、環基庫蠓、瀘定毛蠓、多刺毛蠓、優雅毛蠓、竹生毛蠓、拱帶毛蠓、何玉賢毛蠓、尖剌毛蠓、亞剌毛蠓、附突鋏蠓、落羽鋏蠓、搖動鋏蠓、叢林鋏蠓、拜氏鋏蠓、空洞鋏蠓、芽突鋏蠓、逢吉鋏蠓、落翼鋏蠓、美妙鋏蠓、短唇鋏蠓、向光鋏蠓、斯泰鋏蠓、無錫鋏蠓、清亮鋏蠓、南生鋏蠓、袁氏鋏蠓、灌叢鋏蠓、淺淡鋏蠓、混雜蠛蠓、台灣蠛蠓、大潭貝蠓、鹿頸貝蠓、濱海短蠓、香港細蠓和綠腹柱蠓。
對市民健康的影響
7. 對大部分人來說,被蠓叮咬會迅速感到不適及引致發炎。 發炎的情況可持續數天至數星期。 搔抓會使瘙癢惡化,可導致細菌感染及令傷處癒合緩慢。
8. 雖然庫蠓屬有數個品種是可把寄生蟲疾病傳染給人的病媒,但在本港發現的庫蠓,並無紀錄證明是絲蟲的載體。 一般來說,蠓不算是傳播疾病給人類的重要病媒。
防治方法
9. 要控制蠓的成蟲,可以在其活動地方噴洒即殺性殺蟲劑(例如進行霧化處理)。 定期修剪生長茂密的植物,可盡量減少成蟲棲息的地方。 市民亦應採取個人保護措施,包括安裝紗網(網眼小於0.75毫米),穿着長袖衫褲及使用如避蚊胺、驅蚊酯或三甲基戊二醇等的昆蟲驅避劑。
10. 由於蠓的滋生地範圍廣泛,因此難以完全消滅其幼蟲。 以下方法可減少蠓的滋生:
- 利用犂田或排水方法減低泥土表面水分。
- 定期清除斜坡或花床上的垃圾、落葉和其他凋枯植物,以及沙隔∕排水明渠內的堵塞物(例如淤泥)。
- 定期修剪生長茂密的植物,令泥土表面更能暴露於陽光和空氣中。
- 在幼蟲滋生地施放殘留性殺蟲劑。
防治蟲鼠事務咨詢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