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物的安全管制二零零五年進口食物的安全管制食物監察二零零五年食物監察計劃的統計數字食物事故處理食用牲口的安全管制風險評估研究和計劃食物安全標準基因改造食物風險傳達二零零五年風險傳達活動摘要以"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為本的食物安全計劃防治蟲鼠消滅有害節足動物工作海旁的鼠疫監察工作商場的鼠蚤調查工作機場的病媒監察工作

食物及公共衞生部有九個組別,各司不同職責,包括食物監察和驗證;管制食用牲口進口,以及檢驗和測試食用牲口;對某些類別的食物進行風險評估和發布食物安全訊息。食物及公共衞生部亦負責協助調查在食物業處所發生的食物中毒個案,並就食物安全標準及防治蟲鼠事宜提供意見。

進口食物的安全管制

在本港供應的食物大部分來自香港以外的地方,因此,管制進口食物是本署的重要工作。

進口管制程序包括進口前的發證制度、驗證衞生證明文件,以及在各進口管制站的監察工作。有關程序主要是為一些高風險類別食物,例如野味、肉類、家禽、奶類及冰凍甜點而設。

回到頁首

二零零五年進口食物的安全管制

申請冷藏/冷凍肉類及家禽進口證獲批准的個案 56,084
申請進口野味、肉類及家禽獲批准的個案 3,355
申請進口奶類及奶類製品獲批准的個案 117
申請進口冰凍甜點獲批准的個案 144
文錦渡食品管制中心檢查的運載蔬菜車輛數目 27,939

為確保食物安全,本署經常與各國駐港領事館、內地及海外食物主管當局、進口商、香港海關及其他有關機構保持密切聯絡。

回到頁首

食物監察

為確保供應香港的食物可供安全食用,本署不斷監察和測試食物,以及採取執法行動。在食物供應流程的每個階段,即由進口、製造以至批發和零售,本署都會抽取食物樣本測試。

年內,本署共測試了62,419個食物樣本,按人口計算,即每1,000人抽查九個樣本。

食物樣本經由微生物檢驗、化學分析及輻射測試,以評估食物是否符合法例訂定的標準和標籤規定。

本署位於文錦渡的食物化驗所,專責為從內地進口的新鮮農產品進行快速和全面測試。現時化驗所提供的化驗服務分為兩類:

  1. 測試新鮮蔬菜所含殘餘農藥,包括是否含有甲胺磷、水胺硫磷、氨基甲酯類農藥、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和其他有機磷類農藥。
  2. 測試未經加工的奶類所含殘餘獸藥,包括是否含有氨基糖類苷類藥物、β-內酰胺類藥物、大環內脂類藥物、多肽類藥物、喹諾酮類藥物、磺胺類藥物、四環素類藥物、林可霉素、大觀霉素、甲氧芐氨嘧啶、氯霉素和人造激素。

文錦渡食物化驗所繼續獲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承認其測試蔬菜殘餘農藥和奶類殘餘獸藥的認可資格。

食物監察計劃蒐集到的數據還有另一用途。本署定期檢討和分析這些數據,以便進行專題研究,評估某些食物的風險,以及制定長遠的食物安全策略。

回到頁首

二零零五年食物監察計劃的統計數字

(甲) 食物樣本測試及檢驗
測試及檢驗 百分比
化學測試(包括毒性測試)
收到的化驗結果報告 40,143 --
滿意結果的報告 39,963 99.55%
微生物檢驗
收到的檢驗結果報告 21,133 --
滿意結果的報告 21,107 99.88%
輻射測試
收到的量度結果報告 1,863 --
滿意結果的報告 1,863 100%
(乙) 就食物標籤採取執法行動的統計數字
經檢查的食物標籤數目 48,019
發出書面警告數目 60
提出檢控數目 80

回到頁首

食物事故處理

食物事故應變及管理組由醫生和護士組成,協助調查和控制在食物業處所發生由食物傳播的疾病,例如食物中毒事件。

年內,該組調查了870宗由食物傳播的疾病,發現在涉及食物業處所的食物中毒個案中,最常見的致病媒介是副溶血性弧菌、金黃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調查亦發現,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成因包括即食食物與未經烹煮食物交叉污染、未有徹底煮熟食物、食物貯存過久或貯存溫度不當、食用未經烹煮的食物或未經烹煮的食物受到污染,以及食物處理人員污染食物。

回到頁首

食用牲口的安全管制

獸醫公共衞生組的主要工作,是管制食用牲口的進口,以及監測牲口是否患病和存有化學物殘餘。由於食用牲口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公眾健康,因此,該組的工作十分繁重。

為落實"由飼養到餐桌"的概念,本署獸醫人員定期巡視向香港輸出食用牲口的註冊農場,確保農場遵守良好的飼養守則。年內,進口本港的活雞及其他家禽達1,200萬隻,這些家禽在各管制站接受獸醫公共衞生組人員進行的一般檢疫和檢驗。

二零零五年經檢驗的進口食用家禽及測試血液樣本數目
家禽類別 進口家禽數目 測試血液樣本數目 經核實的動物衞生證明書數目
雞及其他家禽 12,295,056 113,413 6,079
二零零五年經檢驗的本地和進口食用牲口數目
牲口類別 經檢驗的牲口數目 經核實的動物衞生證明書數目
2,050,876 39,297(衞生證明書)+27,434(本地豬隻入場紙)
48,195 4,472
7,371 67
測試違禁及受限制化學物的食用牲口尿液樣本數目 66,645

二零零一年實施的《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化學物殘餘)規例》(第139章),旨在更有效管制使用獸醫用化學物來飼養食用牲口。該規例禁止使用某些化學物(包括鹽酸克倫特羅),並限制食用牲口體內某些抗生素的殘餘含量。年內,共有318頭豬在違禁化學物的測試中呈陽性反應,這些豬隻已全部在屠房銷毀。此外,上述規例最後階段的管制工作已經實施,所有受限制化學物均須進行測試。本署為此需要抽取動物的組織樣本,以確保食用牲口體內受限制化學物的含量低於核准的最高殘餘限量。

年內,為測試牲口所含獸醫用化學物和監測疾病,本署收集了6,143個食用牲口的組織和血液樣本。

發生連串與進食珊瑚魚有關的食物中毒事件後,本署經諮詢業界,就有關進口和售賣供人食用的活海魚,制定一套魚商自願遵從的作業守則,並於二零零四年十二月推行。根據作業守則,魚商要避免進口和銷售高風險魚類、保存所有活海魚買賣記錄至少60日,以及在每批進口活珊瑚魚運抵本港後的48小時內向本署申報。

在動物源性食品出口方面,本署年內共簽發72份獸醫衞生證明書。這些產品(例如雞粉、月餅和其他食品)輸往歐盟國家、澳洲、加拿大、美國、新西蘭和澳門,總值達6,500萬港元。

回到頁首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以科學方法,評估食物危害對人體健康所造成已知或潛在的不良影響。在以風險為本的食物安全管制模式中,風險傳達和風險管理是根據風險評估來進行。本署根據風險評估研究,評估與食物或食物材料有關的各類危害,以及確定這些危害對市民可能帶來的風險,從而制訂有效措施,盡量減低風險。一般風險評估工作包括四個步驟,分別是:確定食物危害、分析危害的特徵、評估市民受影響的程度,以及分析食物風險的特徵。

回到頁首

研究和計劃

在風險評估工作方面,本署根據科學證據、食物製造方法和實驗室分析結果,全面評估和分析關乎公眾衞生的食物風險。

年內,本署進行的風險評估研究包括:"中學生從食物攝入滴滴涕的情況"、"香港製冰廠和零售點的食用冰的微生物質量"、"食物含赭曲霉毒素A的情況"、"本地粥粉麫飯的營養素含量"、"測試外賣飯盒雜質釋出量"和"罐頭魚及吞拿魚三文治組胺含量"。最後兩項研究是與消費者委員會合作進行的。本署的食物研究化驗所為上述研究提供化驗和研究支援(有關微生物的研究除外)。

此外,本署編製一系列《風險簡訊》,向市民和業界提供他們關注的食物風險資料。本署於二零零五年發表了多份《風險簡訊》,並上存本署網站供市民瀏覽,內容包括"羊棲菜(海草莖)及砷"、"蔬果含有的天然毒素"、"食物含丙烯酰胺"、"微波煮食與食物安全"、"食物含孔雀石綠"和"禽流感病毒與食物安全"。

本署也評估和監察在香港以外地區發生的食物事故和報告(包括食物回收),並研究這些事故對本港市民的潛在風險,以便在有需要時採取行動。年內,本署評估了126宗食物事故和報告。

本署不斷致力更新現行的食物標籤法例,協助消費者作出知情的選擇,挑選有益健康的食物。為確保食物標籤所提供的營養資料真確無誤和模式一致,本署於二零零一至零二年度進行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可行性研究,又於二零零三至零四年度完成有關的諮詢工作。為進一步評估推行這個擬議制度的影響,本署於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進行規管影響評估研究,並於二零零五年四月向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匯報諮詢工作及規管影響評估研究的結果。當局計劃在二零零六年向立法會提出有關的法例修訂。

除上述工作外,本署又進行香港市民食物消費量調查,蒐集香港市民的食物消費量最新資料,並建立食譜資料庫,以提高本署評估食物風險的能力。調查於二零零四年三月展開,預計於二零零七年年底完成。

回到頁首

食物安全標準

釐定食物安全標準是食物安全風險管理的必要工作。在釐定新的本地食物安全標準時,本署主要參考食品法典委員會所訂的國際食物標準,以及國際認可機構進行的科學評估結果。這些機構包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食物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農藥殘留除害劑專家小組聯席會議。

回到頁首

基因改造食物

基因改造食物是以現代生物科技改變生物的遺傳物質而生產的食物或食物成分。這門科學發展一日千里,對很多人來說是頗新的事物。本署研究生物科技背後的理論和評估潛在的風險。世界衞生組織表示,目前在世界各地出售的基因改造食物已通過風險評估,不會危害人類健康。不過,鑑於市民作為消費者,希望得到有關食物的資料,因此,本署鼓勵業界自願為基因改造食物加上標籤。本署同時亦會密切留意食品法典委員會日後公布有關基因改造食物安全評估和標籤的建議。

此外,本署又舉辦講座、導師培訓工作坊、巡迴展覽、印製小冊子和《基因改造食物多面睇簡訊》,以及利用本署網站,以淺白的語言向公眾提供有關基因改造食物的資料,讓市民對這課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回到頁首

風險傳達

風險傳達組在確保食物安全和監控病媒方面,促進和加強有關人士互相交流,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

在食物安全方面,該組知道必須有賴政府、食物業界及市民三方合作,因此舉辦多項互動活動,讓食物業界及市民明白他們在確保食物安全方面應擔當的角色。

為了宣傳這個信息,本署在六月至十月期間舉辦"食物安全日2005"宣傳活動。本署與香港電台於七月二十四日合辦綜合表演;而政府、食物業界和市民代表更在活動上簽署《食物安全約章》,象徵三方攜手合作,確保食物安全。"食物安全日2005"亦包括連串食物衞生講座,對象包括食物業人員、教師和市民;以及多個以食物安全為主題的巡迴展覽。

在監控病媒方面,本署與其他政府部門合作,推行滅蚊運動,以加深市民對防治蚊患的認識。此外,風險傳達組製作了"防鼠秘笈 - 商場篇"教育影片,以配合推行滅鼠運動。上述兩項運動都輔以講座、展覽及其他教育材料。

風險傳達組處理傳媒和市民對食物安全及防治蟲鼠問題的查詢,並透過本署"時令食品安全貼士"和"食物安全小檔案"網頁,以及出版《食物安全通訊(公眾篇)》和《食物業安全廣播站》季刊,公布健康指引、食物監察和風險評估研究結果。其他宣傳資料包括多款有關食物和公共衞生的單張、海報和錄影帶。

回到頁首

二零零五年風險傳達活動摘要

項目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舉辦教育/宣傳活動數目 13 13 13
製作參考資料(印刷品、視聽資料)項目 68 46 48
參加公眾教育/交流活動總人數 159,968 151,285 154,556
處理公眾查詢數目 1,050 1,587 1,939
舉辦"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研討會/工作坊數目 27 29 29

回到頁首

以"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為本的食物安全計劃

年內,本署繼續鼓勵食物業人士採用食物安全計劃。這項計劃是以"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系統為本,採用積極的方法確保食物安全。本署為特定行業,包括學校飯盒供應商及盆菜供應商,設計了多項食物安全計劃推廣活動,並邀請有關行業負責管理和處理食物的人員參加工作坊和研討會。

本署不斷推廣"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系統,介紹給更多市民認識。本署相信市民如對"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系統有更多認識,便會有助食物業界採用這個系統。

本署於七月至十一月期間舉辦一系列食物衞生講座,向食物業人士和市民介紹食物風險的概念,並倡議採用食物安全計劃作為管理食物風險的重點措施。

回到頁首

防治蟲鼠

本署是政府的防治蟲鼠顧問,專責處理影響公眾衞生的蟲鼠問題。為了對付危及公眾衞生的蟲鼠,本署採用綜合防治方法:除使用有效的除害劑外,還不斷改善環境衞生。本署經常改進防治蟲鼠的方法和技術,並參照世界衞生組織的最新建議。本署與業界緊密合作,為他們提供專業支援和意見,以維持業界防治蟲鼠工作的專業水平。

監控媒傳疾病

本署與衞生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及民政事務總署合作,預防和監控媒傳疾病。

本署接獲媒傳疾病的報告後,便會立即展開調查,並採取適當措施,防治病媒。

防治計劃

瘧疾、登革熱、日本腦炎、鼠疫、叢林斑疹傷寒、蚤傳斑疹傷寒、斑疹熱及漢坦病等媒傳疾病,仍然威脅本港市民的健康。年內錄得一宗本地感染的日本腦炎個案,尤其令人關注。

滅蚊運動及登革熱病媒監察工作

本港不斷受到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的威脅。為防患於未然,本港年內分三期展開全港性的跨部門滅蚊運動。有賴各方與本署通力合作,年內並無錄得登革熱在本地傳播的個案。清除蚊子滋生的地方,特別是胡亂棄置的容器,仍然是本署年內滅蚊措施的重點。對任由蚊子在其處所滋生的人,本署會採取法律行動。

本署繼續監察蚊子在社區及港口地區滋生的情況,並把錄得的誘蚊產卵器指數向有關方面和市民公布,以推動社區參與防治病媒的工作及提高市民對蚊患的警覺性。二零零五年社區錄得最高的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為13.2%,港口地區則為3.2%。兩個指數都是在六月份錄得的,顯示蚊患受到控制。而年內錄得的平均誘蚊產卵器指數為3.8%,是自二零零零年推出登革熱病媒監察計劃以來所錄得最低的全年平均記錄。

滅蚊工作
巡查次數 發現蚊子滋生地方數目 發出警告信數目 發出傳票數目
579,279 52,758 517 160

為對付傳播瘧疾的蚊子,本署制訂了長期防治計劃,在約600條溪澗進行防治工作。年內,本署再次取得滿意的成果:沒有證據顯示瘧疾在本港傳播。本署按照政府的政策,自二零零一年開始把部分在溪澗防治瘧疾的工作外判給承辦商,使能善用資源。

滅鼠運動

除了例行的防治鼠患工作外,本署舉辦滅鼠運動,推動市民參與,在商場及其周邊範圍消滅老鼠。滅鼠運動以多種形式舉行,包括專題講座和展覽,廣受傳媒及市民關注。二零零五年的滅鼠運動分為推廣期及深化期,推行期間共殺滅約4,665隻老鼠。本署又定期巡查和滅鼠,以控制鼠患。年內,本署共處理了5,157宗鼠患投訴,發出39封警告信,以及殺滅 31,119 隻老鼠(捕獲 2,059 隻和毒殺 29,060 隻),並毀滅了超過 10,600 個鼠洞。

其他防治工作

除蚊子和老鼠外,本署亦消滅其他傳播疾病的害蟲(例如蒼蠅、蚤、蟎、蟑螂和蜱等),以作防治。本署派員巡視垃圾收集站、後巷及衞生黑點,如有需要即噴灑殺蟲劑和清除招惹蒼蠅的物品。

回到頁首

消滅有害節足動物工作

  黃蜂 蟑螂 蒼蠅 其他
使用除害劑滅蟲次數 1,880 4,871 5 98 90,637 22,162 815 (蟻、蛾、蜱、木蝨及雜類昆蟲)
風險評估及監察

本署進行鼠患參考指數調查,以掌握鼠患情況,採取迅速相應行動防止鼠隻大量繁殖。鼠患參考指數是從鼠餌被老鼠咬囓的比率得出,在不同地點和不同時間錄得的鼠患參考指數,可用以評估這些地點的鼠患情況。本港的整體鼠患參考指數由二零零零年的15.9%降至4.4%,顯示鼠患已受控制。

本署推行風險評估計劃,以監察貨運碼頭及貨倉的鼠患,並監察全港各處可傳播登革熱及瘧疾的蚊患。年內,本署在貨運碼頭及貨倉共進行超過610次評估調查。

回到頁首

海旁的鼠疫監察工作

貨物裝卸區 鼠蚤指數* 殺滅老鼠數目
柴灣公眾貨物裝卸區 0.00 3
茶果嶺公眾貨物裝卸區 0.00 5
觀塘公眾貨物裝卸區 0.00 15
新油麻地公眾貨物裝卸區 0.00 15
藍巴勒海峽公眾貨物裝卸區 0.00 3
昂船洲公眾貨物裝卸區 0.17 18
屯門公眾貨物裝卸區 0.43 42
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 4.00 7
招商局碼頭 0.50 2
潤發倉庫 0.89 9
內河貨運碼頭 0.00 12

*註:世界衞生組織指出,鼠蚤指數高於1的地區如出現鼠疫桿菌,鼠疫傳染給人類的風險便會增加。

回到頁首

商場的鼠蚤調查工作

本署進行鼠蚤調查,以評估鼠疫傳染給人類的風險。年內,本署選定商場作為調查目標。

進行鼠蚤調查的商場數目 鼠蚤指數 殺滅老鼠數目
9 0.05 61

回到頁首

機場的病媒監察工作

本港的國際機場以客量龐大和繁忙見稱。為確保機場沒有登革熱和鼠疫病媒,本署已按照國際衞生規例的規定,在機場設立多個監測站。二零零五年的監測數字顯示,病媒受到控制。

機場的病媒監察工作
鼠蚤指數 捕獲老鼠數目 蚊患調查次數* 發出勸誡信數目
0.00 30 508 108

* 蚊患調查是機場病媒監察工作的一部分

疾病傳播不受地域限制,廣東省、澳門及香港因而加強聯繫,對抗各種疾病及病媒。三方的高層管理人員及專家除定期舉行會議外,廣東省及香港在年內推行專家交流計劃,以增進了解、加強專業交流和切磋。此外,有關港口地區病媒監察的定期交換資訊工作,已在二零零五年一月展開。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