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五 - 香港常見及重要的食物中毒類別
食物中毒類別
|
致病媒介
|
潛伏期/病發期
|
病徵
|
源頭
|
通常受污染的食物
|
預防方法
|
---|---|---|---|---|---|---|
細菌性食物中毒 | 副溶血性弧菌 | 4至30小時不等,通常是12至24小時 | 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發燒 | 海洋、海產、介貝類水產動物 | 生吃或未煮的海產、介貝類水產動物、海產製品和醃製食品(例如海蜇、墨魚、鹹菜及燻蹄) |
|
沙門氏菌類 | 6至72小時不等,通常是12至36小時 | 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燒 | 野生及飼養的動物、家禽、豬、牛、蛋 | 生吃或未經煮熟的蛋及蛋類製品(例如意大利芝士蛋糕);未經煮熟的肉類、家禽及其製品(例如燒味、臘肉、鵝腸) |
|
|
金黃葡萄球菌 | 30分鐘至8小時不等,通常是2至4小時 | 噁心和嘔吐(明顯病徵)、腹痛、腹瀉 | 人的皮膚、毛髮、鼻腔、咽喉、傷口 | 需要很多處理程序的食品;但其後不經加熱或翻熱(例如飯盒、糕點、三文治) |
|
|
臘樣芽孢桿菌 | 如主要是嘔吐,1至6小時不等;如主要是腹瀉,6至24小時不等 | 噁心和嘔吐;或腹瀉和腹痛 | 普遍存在於土壤和自然環境的有機體 | 剩餘的飯、炒飯、肉類製品及蔬菜 |
|
|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 | 6至24小時不等,通常是10至12小時 | 腹瀉、腹痛、噁心 | 土壤、健康人畜的胃腸道 | 未經徹底烹煮的肉類及肉類製品(例如燉肉、肉餡餅) |
|
|
肉毒梭狀芽孢桿菌 | 食物傳播的肉毒中毒通常是12至36小時不等 | 視線不清或複視、言語困難、口乾、麻痺;嘔吐及便秘/腹瀉 | 土壤;動物的胃腸道 | 罐裝食品及肉類製品 |
|
|
血痢弧菌類 | 1至10天不等,通常是2至5天 | 腹瀉、腹痛、不適、發燒、噁心及嘔吐 | 動物,大多源自家禽及牛隻 | 未煮熟的雞肉和豬肉;未經巴士德方法消毒的牛奶 |
|
|
李斯特菌 | 3至70天不等,中位數是3個星期 | 腦膜腦炎及/或敗血病,尤其是初生嬰兒、老人及免疫力受損者;孕婦會發燒及流產 | 土壤、飼料、水、泥及青貯飼料;受感染的野生及飼養的哺乳類動物、受感染的禽鳥及人類;無徵狀的人類帶菌者 | 未經加工或受污染的牛奶;軟芝士、蔬菜及即食肉類、沙律及佐食冷盤 |
|
|
病毒性食物中毒 | 諾沃克類病毒(Norovirus) | 10至50小時不等,通常是24至48小時 | 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燒 | 受污染海水或介貝類水產動物,尤其是蠔及蜆等濾食動物 | 生吃或未徹底煮熟的介貝類水產動物 |
|
化學性食物中毒 | 鹽酸克崙特羅 | 30分鐘至6小時不等 | 心跳過速、震顫、高血壓及肌肉鬆弛現象 | 禽畜藥物 | 受污染的豬內臟或豬肉 |
|
農藥中毒 | 有機磷酸鹽,例如甲胺磷 | 長達12小時,通常不出6小時便發作;症狀往往很快發作 | 如只攝入微量: 頭痛、疲累、暈眩、食慾不振及噁心、胃痙攣和腹瀉、因流淚過多以致視力模糊、皮下的表面肌肉微微突出 嚴重中毒: 大小便失禁、不省人事和抽筋 |
受農藥污染的蔬菜和水果 | 葉菜和水果等農業產品 |
|
氨基甲酸酯 | ||||||
有機氯 | 症狀在攝取後不久即發作 | 噁心和嘔吐、情緒不安、容易激動、暈眩、頭痛、神志迷亂、身體虛弱、皮膚有發麻或刺痛的感覺及肌肉抽搐 | ||||
除蟲菊酯(合成) | 症狀往往發作迅速(除蟲菊酯的主要效應已證明可以逆轉) | 皮膚有刺痛或灼傷的感覺;如攝入很大劑量,在罕有情況下可能造成肌肉不協調、震顫、流涎、嘔吐、腹瀉及對聲音和觸覺反應過敏 | ||||
麻痺性介貝類食物中毒 (最常見的介貝類食物中毒) | 有毒的雙鞭甲藻:亞歷山大屬的渦鞭毛藻類、裸甲藻屬(Gymnodinium catenatum),以及能產生石房蛤毒素及新石房蛤毒素的乙酰苯肼 | 症狀發作迅速;嚴重者會在進食有毒介貝類水產動物後24小時內呼吸困難 | 發麻、麻痺及口腔周圍有灼痛感覺、動作機能不協調、發燒、出疹及步履不穩 | 受藻毒素污染的介貝類水產動物。藻毒素是由介貝類水產動物食用的浮游微型海藻產生 | 雙殼介貝類水產動物(例如蠔、蜆、蚌、扇貝、帶子等)是引致介貝類食物中毒的最常見媒介 |
|
下痢性介貝類食物中毒 | 有毒的雙鞭甲藻:鰭藻屬,以及能產生黑海綿酸和鰭藻屬毒素-1的利馬原甲藻 | 症狀通常在進食受污染介貝類水產動物後30分鐘至數小時之內開始出現 | 腹瀉、噁心、嘔吐、發冷,以及中度至嚴重的腹痛及痙攣。 | |||
神經性介貝類食物中毒 | 有毒的雙鞭甲藻:能產生裸甲藻毒素的短裸甲藻 | 在3至6小時之後病發,症狀較溫和及可以迅速治癒 | 面部肌肉發麻、冷熱感覺顛倒、心搏徐緩及瞳孔擴大 | |||
失憶性介貝類食物中毒 | 海洋硅藻:菱形藻(或矽藻)-P.pungens, P.australis,以及產生多摩酸的P.pseudodelicatissima | 15分鐘至38小時不等 | 嘔吐、腹腔痙攣、腹瀉、頭痛,還會短暫失憶 | |||
肌肉毒魚類中毒 | 有毒的雙鞭甲藻:甘必爾毒藻會產生雪卡毒素 | 進食含有毒素的魚類後幾小時 | 嘔吐、腹瀉、四肢、口和嘴唇麻痺、冷熱感覺顛倒,以及肌肉和關節痛 | 含雪卡毒素的魚類(通常在珊瑚礁覓食及棲息的魚類較易含有雪卡毒素) | 最常見於石斑、𩶘魚、梭魚、杜氏鰤和油𩺬 |
|
鯖魚中毒 | 組胺(Histamine) | 進食受影響的魚後幾分鐘至一小時 | 口有灼燒或辣味感覺、嚴重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面部腫脹、面紅、喉部有灼燒感覺及腹瀉 | 含組胺的魚、由捕捉後至進食期間因溫度不當而變壞的魚 | 最常見於鯖魚家族(吞拿魚、鯖魚) |
|
附錄IV | | 回到最上 | 回到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