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蟲鼠

蚊蟲及其防治

蚊蟲生物學

蚊的特徵:

  • 口吻細長翅有鱗片幼蟲有完整的頭殼
  • 幼蟲有一對氣孔在第八腹節的背面

生活史:蚊的發育為完全變態及經四期,即卵、幼蟲、蛹及成蟲。

  • 蚊一般產卵於水面,或其附近
  • 大多數蚊卵的發育需2-3天

幼蟲

  • 俗稱孑孓,水生,無足,分四齡期身體分頭、胸及腹三部。胸部有三節,而腹部則有九節
  • 呼吸系統開口於第八節背面。當幼蟲浮抵水面時,氣孔便曝露以吸收空氣

  • 水生,停止進食一般必須浮至水面,以呼吸空氣
  • 蛹期一般為2至3天

成蟲

  • 身體分頭、胸及腹三部頭有一對複眼,一對觸角,一對觸鬚及口吻等胸部有三節,每一節各生有足一對,而第二節則有翅一對腹部有十節
  • 習性:
    1. 交配: 有多種雌蚊必須在變為成蟲後一至二天才交配。雌蚊一生中多僅交尾一次。
    2. 食性: 通常只有雌蚊才吸血。雄蚊以植物汁液為食糧。有些蚊種嗜吸人血,而有些則嗜吸動物血。
    3. 產卵: 大多數的雌蚊在產卵前都必須吸一次血,以供卵的發育。孳生地一般可分為(1) 永久或半永久性的積水 (2) 流動的水 (3) 暫時性的孳生地 (4)各種積水容器等。
    4. 棲息: 成蚊在羽化後,會在孳生地附近停留數小時。外棲性的蚊種,在夜間吸血前後,亦可能短時間的在室內停留。
    5. 散布: 蚊蟲散布之目的,在於覓食、找尋適當的棲息所、求偶交配、及雌蚊的產卵。牠們可藉其正常的飛行、氣流或車船而到達不同的地方。
    6. 冬眠: 有些蚊(如大多數的按蚊和庫蚊)是在成蚊期冬眠。有些瘧蚊是在幼蟲期冬眠。而伊蚊則在卵期冬眠。
    7. 壽命:一般來說,雄蚊只能生存一週,雌蚊能活2~3星期。

本地常見的蚊品種

在全世界所發現的3000多品種的蚊當中,本港錄得超過70種不同的蚊子。而常見的有中華按蚊、多斑按蚊、白紋伊蚊、致倦庫蚊和三帶喙庫蚊等十多種。在本港發現的病媒蚊有:

  • 傑普爾按蚊(Anopheles jeyporiensis) (圖片)
    • 在荒田、稻田、沼澤處及小溪滋生
    • 在晚上11時至凌晨2時間非常活躍
    • 雖然會吸動物血,但是非常喜愛吸人血
    • 本地的瘧疾病媒之一
  • 微小按蚊 (Anopheles minimus) (圖片)
    • 在水流緩慢、不受污染,岸邊長有植物及有漫射陽光的山溪及河流滋生
    • 在雨季前後(3至4月和9至10月間)大量繁殖
    • 雌蚊在晚上吸動物及人血(在晚上兇惡地叮咬)
    • 雌蚊在吸血後會在室內棲息至黎明
    • 本地瘧疾病媒之一
  • 東鄉伊蚊(海濱伊蚊)(Aedes togoi) (圖片)
    • 在海岸邊貯有海水和雨水的石漥大量地孳生
    • 在晚上兇惡地叮咬人和動物
    • 飛行能力很強
    • 能傳播絲蟲病
  • 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 (圖片)
    • 卵的抗旱力很強
    • 孑孓在所有類形的細小積水處(樹洞、竹泂、空罐、輪呔、地漥等)孳生
    • 成蚊在胸背和腳都有白色間條
    • 蚊棲息在樹叢
    • 成蚊雖喜在室外活動,但亦會飛進室內
    • 雌蚊通常會於日間叮咬人(約在日出至日落間)飛行能力不強(約100米)
    • 登革熱病的病媒
  • 致倦庫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圖片)
    • 於差不多任何有水的地方(如盛水的器皿和污水渠)大量滋生
    • 常發現於工地
    • 每一批卵可多達300顆
    • 雌蚊只在晚上兇惡地叮咬動物或人
    • 飛行能力很強
    • 絲蟲病的病媒
  • 三帶喙庫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圖片)
    • 在水池、魚塘、積水草地、水流慢的溪澗和水溝滋生
    • 成蚊在晚間活動及在入黑後一小時最為活躍
    • 喜戶外活動但於吸血前後會留於戶內
    • 主要嗜吸動物血但亦會叮咬人
    • 日本腦炎和絲蟲病的病媒

常見的蚊傳疾病

  • 瘧疾 (Malaria)
    • 由瘧原蟲所引致
    • 是通過帶有瘧原蟲的按蚊吸吮人血而侵入人體
    • 本港可傳播瘧疾的病媒是微小按蚊和傑普爾按蚊
  • 登革熱 (Dengue Fever)
    • 由登革熱病毒所引致
    • 是通過帶有登革熱病毒的伊蚊吸吮人血而侵入人體
    • 本港可傳播登革熱的病媒是白紋伊蚊
    • 登革熱病毒可從卵傳給蚊的下一代
  • 日本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 由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致
    • 是通過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蚊吸吮人血而侵入人體
    • 本港可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是三帶喙庫蚊、白雪庫蚊和棕頭庫蚊
    • 日本腦炎病毒亦可經由卵傳給蚊的下一代
    • 按本鍵可知更多有關日本腦炎資料

蚊患調查瘧疾病媒

對按蚊的分布進行調查。在全港進行按蚊幼蟲及成蟲的調查,從而對按蚊在本港的孳生和分布等資料有更準確的掌握。

登革熱病媒

為研究白紋伊蚊的分布情況,本署在全港不同地點放置誘蚊器,以監察這些蚊子的滋生情況。計算發現蚊子滋生的誘蚊器所佔的百分比,可得出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的數值顯示病媒滋生的廣泛程度。

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是發現白紋伊蚊滋生之誘蚊器數目除以於指定地點收回的誘數器總數的百分比。白紋伊蚊密度指數是收集到的白紋伊蚊成蚊總數除以於指定地點收回並發現白紋伊蚊滋生的誘蚊器總數。

在監察地區放置誘蚊器,監察期為兩星期。在監察期間,本署每周會收集誘蚊器一次。第一星期監察期完結後,本署會收回所有誘蚊器,並在相同地點放置另一批誘蚊器以進行第二星期監察。本署會立刻檢視收回的誘蚊器內的黏膠板上是否有伊蚊成蚊,以計算誘蚊器指數(第一階段)和密度指數(第一階段)。第二星期的監察期完結後,本署會收回所有誘蚊器,並即時檢視黏膠板上是否有伊蚊成蚊。本署會結合兩個星期的監察數據,從而計算分區誘蚊器指數和分區密度指數。 

本署獲取有關數字後,會將各階段的誘蚊器指數和密度指數通報各區環境衛生辦事處及有關政府部門,以便即時採取針對性的防蚊滅蚊措施。為了讓公眾人士更快得到白紋伊蚊誘蚊器最新的監察數據,我們會在本署網頁公布各監察地區的階段性指數。這樣市民便可盡早採取相應的防治蚊患措施,防止登革熱傳播。 

如欲閱覽誘蚊器監察的詳情、誘蚊器指數及密度指數,請按此處

蚊子的預防

  • 給市民的意見
    市民宜:
    • 收拾處所,並檢查處所內是否有容器積水; 清除所有多餘積水,並消除一切滲漏源頭; 至少每星期更換花瓶和盆栽墊盤裏的水一次,以防蚊蟲滋生。應盡可能避免使用墊盤; 蓋好所有盛水容器,以防成蚊接觸水面; 妥善處置能載水的物品,例如空飯盒、空罐和輪胎; 停止在晨運徑或政府土地旁貯水作灌溉用途; 在車房防撞輪胎上刺穿幾個大孔,以防蓄水,或改在停車位標上記號,以防碰撞。
    • 與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分區防治蟲鼠辦事處或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聯絡,或與滅蟲公司聯絡,要求協助防治蚊蟲。
    • 在門窗裝上防蚊網
    • 如有需要於睡覺時使用蚊帳
    • 按標籤指示在衣服或皮膚上施用驅蚊劑
    • 穿著淺色長袖衫及長褲
    • 在户外活動時避免施用有氣味的化裝品或護膚露
  • 給建築地盤管理人的意見
    建築地盤管理人宜:
    • 指派一名職員負責地盤的防治蚊蟲工作; 定期清理建築地盤(至少每星期一次),並檢查地盤內是否有容器積水; 清除所有多餘積水,並消除一切滲漏源頭; 蓋好所有盛水容器,以防成蚊接觸水面; 在棚架垂直竹桿的節首穿孔,或以泥沙填滿孔口,使竹桿無法裝水; 把能盛水的物品,例如空飯盒、空罐、廢棄物品和輪胎,棄置在有蓋容器內,並定期清除這些物品(至少每星期一次); 在無法接近或難以消滅的滋生源頭或可能滋生地殺滅蚊的幼蟲,以防蚊蟲滋生。
    • 與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分區防治蟲鼠辦事處或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聯絡,或與滅蟲公司聯絡,要求協助防治蚊蟲。

蚊的控制

成蚊的控制

  • 使用捕蚊器捕捉蚊隻
  • 使用蚊香或氣霧劑直接將蚊隻殺死
  • 使用設計作殺蚊隻的電器工具將蚊隻殺死(在使用這工具時要依從有關的安全措施)

幼蟲的控制

  • 清除載有水的器皿
  • 清除積水
  • 填平地漥或填塞洞穴
  • 施用蚊油或除害劑將蚊的幼蟲殺死
  • 飼養捕食蚊幼蟲的鱼
最近修訂日期:2023年9月19日